社會議題

別讓學者方案變成「搵笨」方案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日前回應18名學者提出的「公民推薦」方案,指該方案「回歸基本法框架」、「法律上似乎也沒有違反」基本法。林鄭的回應讓有份提方案的學者高興了僅僅一天,親中陣營便大吹淡風,認為方案仍有地方不符基本法。

「公民推薦」方案雖被真普聯指為難以接受,但假如按學者的建議「原封不動」實施,的確能讓篩選機制出現鬆動,泛民有較大機會入閘。

按18名學者的建議,任何人取得最少約7萬名選民、最多約10萬名選民聯署後可成為特首參選人,再經1200人組成的提委會投票,得到8分之1支持票即可成為特首候選人;而提委會成員則由公司或團體票改成個人票產生。

親中陣營最關注的,是擴闊提委會選民基礎,以及提委會8分之1成員支持便可「入閘」這一點上,因這一點「體現不到機構提名的精神」,說穿了就是北京無法十足十掌握提委會的最後決定,很可能會讓「漏網之魚」成為候選人。

假如北京只接受「公民推薦」的前半部(由7至10萬選民聯署),卻否定了後半部(提委會由個人票產生及候選人只需8分之1提委支持),並堅持以機構提名方式產生候選人,那麼整個學者方案就毫無意義,反而為泛民在提委會篩選機制外再增添另一重關卡:要花人力物力尋求7萬人聯署。

「公民推薦」的選民聯署若不設上限,泛民尚且可以挾數十萬或更多選民的聯署向提委會施壓,但學者方案將上限設定為十萬人,便很難發揮這種效果。所以,要慎防北京當局「斬件」接受學者方案,因為這樣做會魚目混珠,令市民以為北京讓了步,實際上換來的卻是比假普選更加「搵笨」的方案。

《社會議題》 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