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斬事件,不僅轟動香港,國際傳媒也高度關注,連歐盟也發出聲明譴責暴力行為,可見事件之嚴重性。然而,在這紛擾世代,還是有人指出,被斬事件不一定與新聞自由有關,並指猜疑者應該著重「證據」。當然,案件一天未偵破,也沒有人敢肯定這是針對新聞言論自由的暴力行為,然而,從種種客觀環境及經驗推估,事件確是讓人對它與新聞自由產生無可抗力的聯想。
首先,《明報》近年在劉進圖當總編輯的主領之下,完成了不少調查採訪報導,從而也得罪了不少權貴。比如,今年一月,《明報》調查組便和「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合作,成功查出一些中共富二代在海外非法儲款,此外,調查組也多次揭發新界鄉坤非法佔地違章工程,是否會因此得罪了一些人而招來殺身之禍?當然,另有人指出,是否桃色緋聞,或是「點錯相(斬錯人)」,這些情況,沒能排除,但發生比率就低了。
事實上,將劉進圖聯想到新聞自由被暴力打壓,是根據經驗和common sense 所得,一點不為過。近年,媒體被打壓未能停過,從前兩年香港獨立媒體被上門惡意破壞、陽光衛視老闆陳平被襲、壹傳媒老闆黎智英住宅被車撞,再到近日商台女主持李慧玲被閃電解僱,均顯示香港媒體在如實報導及暢所欲言時,都受到暴力和行政手段威脅,已經毋容置疑了。根據以上事實,再聯想到劉進圖被斬的原因,也屬常理。
有一些人,往往愛以獨立理性出現,以微枝末節去紛擾人心,讓人迷失大方向。須知,理性,是用來揭開蒙蔽的,不能倒過來,被「理性」捆綁和蒙蔽。除了「證據」,影響判斷的,還有「經驗」。
《社會議題》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