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轉移社會新聞編輯推介葉問詠春口述歷史詠春的傳承與保育

傳承詠春助提升社會質素

詠春界葉問宗師的長子葉準和各同門代表,在香港樹仁大學分享如何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葉問詠春」 。

葉問宗師的長子葉準 (右三)、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出席詠春分享會 (右一)
葉問宗師的長子葉準 (中) 與授徒彭耀鈞 (左二)

葉準在台上表示,社會不斷進步,傳統事物會變形有其道理,承認傳承的過程很困難,唯有盡自己能力去做,並引用電影《一代宗師》所言「有一口氣、點一盞燈。」

對於詠春在傳承時如何「不變形不走樣」, 葉準表示觀察到外界推廣詠春一段長時間,但效果不理想。對於將詠春的發展「制度化」,他認為雖可令入門人士更易學習詠春,但詠春的教法標準始終難統一,推行上有困難。

葉準授徒彭耀鈞 (右二)、 黃淳樑的授男黃匡中 (左三)

葉準授徒彭耀鈞表示,葉問各門徒系統的習武側重點和對詠春的理解不一,要令彼此承擔「教工夫的包袱」,或對自己的學問有一份尊重,放下成見去學習理論,需要一段發展的時間。他承認困難之處類似現時香港的社會情況,市民只著重自己的立場,而非討論事情,「先假設自己正確,用自己的正確游說或排斥對方」。

他認為,如各系統能夠虛心學習,透過專業較量及探討,有助提升自己、甚至幫助詠春的發展。他指出關鍵在於要有討論的空間 ,建議由政府推動。至於由民間推動的層面,可用文化角度探討功夫,或加入科學元素拆解功夫的「一招一式」,探討事理亦有助提升社會質素。

Howson攝

葉問授徒黃淳樑的授男黃匡中指出,文化推廣需要政府支持。他以韓國發展跆拳道為例,當初並非用民間學武術的形式推廣,而是在國家層面推動,將跆拳道的標準統一形成一項比賽,再由政府拉攏各派系,探討在毋須統一教法之下,應對統一標準的考試,有關做法並非一般民間組織可輕易做到。

《詠春的傳承和保育》項目,以文字及視像記錄探究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的「葉問詠春」,得到多位葉問宗師後人、徒弟及徒孫等協助,公開葉問相關的史料。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和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李家文博士,獲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