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撰文:郭晋朗
兩年前的9月28日,為期79天的雨傘運動正式展開,為香港的民主運動帶來不少衝擊。有當年參與雨傘運動的學生,重返添美道參與兩週年記念活動,但他們的政治理想已由政制民主轉為本土自決。
「我係想香港人決定番。」就讀香港大學理學院一年級的蔡同學,主張本土自決。他說,只要是香港人作出的共同決定,任何結果他都接受,包括「一國一制」或「香港獨立」。香港獨立存在其可行性,透過與其他國家進行互利貿易,可採購食物、食水等的資源。而世界各地也將關注香港事務,給予的輿論壓力,有可能推動香港獨立成真。
蔡同學認為,雨傘運動雖然並不成功,但它有別於過往的社會運動,參與者雨傘運動的都對民主議題相對留意,繼而促使公眾關注其他政治議題,這是對社會進行教育的重要過程。
兩年前親歷警察發射催淚彈的一刻,並吸入催淚氣體,導致患上了呼吸道疾病,蔡同學批評警方當時的做法過份,不但對他造成傷害,也傷害了其他和平參與示威的市民。這一經歷,成為了蔡同學走上街頭表達意見的觸發點,而他身邊不少同學,也受到雨傘運動的感染,開始投身社會運動。
「香港係需要獨立嘅。」另一位姓蔡,就讀中六的同學,穿著校服參與記念活動。兩年前,當時中四的他曾經在金鐘佔領區留宿兩晚。他認為,香港獨立的「工程」,應在2047年後展開,因要跟隨《基本法》的規定,現有制度「五十年不變」。
他不認同雨傘運動以失敗收場的講法,指出從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新高可見,香港人的公民意識增強了,更多人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從香港人身上可以見到希望。
在雨傘運動時負責搭建自修室陳先生,在兩週年的記念活動中設置了小食攤檔。他對於香港獨立的可能,存疑問。「冇可能架,因為冇呢個條件。」陳稱,因為香港缺乏天然資源,而最關鍵的是香港缺乏強而有力的政黨去與中央政府談判。當香港各政黨能減少分歧,才具備條件商討香港的前途問題。
陳先生強調,香港民主進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漸進的改進修正,而雨傘運動正提供了一個契機,加深市民對民主概念的認識。社會的發展應以和平理性為主導,部份年輕本土派用暴力來抗爭,並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