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悅淇/141045
今天讀了一篇叫〈做歌手,不如做運動員〉的文章,可能作者本身較愛運動,總覺得作者偏心於運動員。文章一開始就說「有時聽極唔明,點解做歌手攞獎會喊」,雖然我不是樂迷,但還是有聽歌聽電台、元旦晚還是有看樂壇的頒獎禮、還是有留意得獎者的謝辭,經過一年實在是不容易的,自己努力得到了別人的認同,感動也是理所當然,特別是第一次獲獎的人,自然會特別高興,畢竟這人生總是有無數的長路,但有終點的就不多,一步步走上理想位置永遠只有自己知道是多麼的開心;當然,之後能繼續獲獎的人也會為能保持水準、甚至為突破了瓶頸位而開心。
「做歌手鍾意唱歌要畫公仔畫出腸大大聲話畀人知:我真係好鍾意唱歌㗎;運動員可以慳番啖氣,見你練到死死吓仲唔放棄就知你係癲嘅。」
其實歌手只不過是有較多的渠道去表達自己,YouTube也好、各媒體的訪問也好、頒獎台上也好,歌手的曝光率往往比運動員多,所以才較多機會聽到歌手的感受。另外莫說歌手,普通人也能錄歌放上各平台讓大眾看,也不只是運動員才能靠練習說出自己有多麼的喜歡做這件事啊。
「做歌手終於一日龍穿鳳,功勞永世唔屬於自己,先要多謝十間機構十個大哥大姐;運動員呢就知道最需要多謝嘅係自己,因為從冇比賽係靠關係贏嘅。」
每年元旦也會舉行樂壇頒獎典禮,感覺就是為歌手們做了個總結,得獎者致謝時會提及很多人,今年得了男歌手金獎的張敬軒甚至用了差不多一首歌的時間去講。站上台的身份不同,感受也自然不同,而且也不肯定以後還有沒有機會上來領獎,因此才會滔滔不絕地有感而發;而向所有幫過自己的人道謝也不過是飲水思源,在生命中多了一個人少了一個人,我們的故事也會一百八十度地轉變,所以要謝謝各個造就我們的人,但同時也不要忘記謝謝自己,畢竟機會是自己爭取的。我們常常感恩,才能令自己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歌手要有出息要講人和,關係好先搵到首好嘅歌,時間啱先跪求到首好詞,啱嘴形先博到播多幾次;運動員就完全唔使擔心呢啲人事嘢,因為本身就冇乜人會畀面運動員,個個一視同仁都係地底泥,到有出息嗰日就突然人人撲埋嚟,直到你冇成績為止。」
什麼是好歌,什麼是好詞也很主觀,非典型作品算嗎?偏鋒作品算嗎?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其實也是自己定義,價值觀不同,「出息」的定義也就不同。有些歌手其實不渴求追名逐利,他也有自己的年度目標,也有自己的歌迷,能完成自己的目標就稱心滿意。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勢利,不是需要搞盡人際關係才能令自己「有出息」的。
「做歌手成日話身在曹營心在漢,就算我做緊其他嘢呢都係搵食,拍戲廣告代言都係角色扮演,始終我嘅歌手身份係莫失莫忘嘅,跟我一世嘅;運動員呢就唔使煩咁多,你一日係運動員一世都係運動員,吓想轉型做第二樣?其他人會提醒你得唔得識唔識掂唔掂㗎,多得大家,你想唔記得自己係運動員,都好難!」
歌手與運動員其實打從一開始的性質就不同,真的能將藝術和體育同等地比較嗎?歌的本身就是要說故事,就是要表達心聲,每每歌手唱一首歌也要了解它內裡的故事,正因了解的方式不同,聽每個人唱的感覺也不同,這正說明藝術本來就有和體育不能相比的廣大包容性。歌手會兼顧作曲演戲等多線發展, 撇除了因為生計這因素,相信做藝術的人也有他自己一套理念,想讓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滲透他的演出裡,從而讓大眾明白他想發出的訊息。人的角色本來就很多,歌手、演員還是什麼?每一天問,每一天的答案可能也不同,人一直在轉變,各種事在心裡的比重也會轉變,「究竟自己是誰」這種問題只要自己能回答自己就好。
可能作者所表達的真是心底所想,也的確是會有人對自己的事業抱兒戲的態度,但也不能一竹竿打一船人,起碼要對人有一份尊重。記得初中時讀過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他叫我們要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再從中領略出趣味,現在看到歡呼收割的人,我確信他們是流淚撒種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