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清青145066
他會直接看到現時公眾最關注、「最貼地」的需求和服務是甚麼。
民政事務處的職責除了進行一般的宣誓工作、派發政府工作的職位申請表、 標書外。每當政府有新政策推出,民政署也要配合,例如派發申請關愛基金的一次性生活津貼表格、70歲以上的保安員要領取體格報告,亦有市民會前來詢問部門的首長和架構是誰、哪裡有直升機坪停泊直升機、長者會詢問他們最喜愛閱讀的新一期「松柏之聲」送到沒有、僱主會帶外傭來拿一本圖文並茂,介紹蔬果和香港茶餐廳菜單等實用資料的「天書」。 因此,民政署職員每天都會收聽電台以及留意政府網頁更新。無疑,他們是最「貼地」,最直接與社會大眾有溝通的政府部門,但大眾普遍不明白民政處的職責範圍,即使市民將不公不義、或向政府部門求助不果的事向職員道來,他們也只能轉介到有關部門求助。每天都有人因家庭糾紛、沒有固定居所、被僱主剝削去找免費法律諮詢或者社署協助,相比起高鐵工程、一帶一路這些議題,市民更關注的是以上所述的現實。
他會見到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前線公務員的辛酸。
由於每天進出中心的人太多,為保障衛生,職員都會帶自備的消毒用品清潔辦公座位。看似是電視劇情節的橋段,間中會在諮詢服務中心上演,有人尿灑當場,有人帶穿寫自製有「我愛周秀娜」的板子進來拿單張,有人認為民政署職員無法解答問題而報警等,為安全理由,他們會將剪刀、釘書機都收在隱蔽地方。而在星期一和五,職員們都寧願帶病工作而不請假,因為這兩天的人流普遍是最多 ,而又未必有兼職員工當值分擔。另外,每當有人查詢免費法律諮詢時,主任都有可能要延遲午飯時間,為的就是要將申請人的訴求聽一遍,再與律師預約時間。不少時候,申請人都將積累下來的情緒摻雜著粗言穢語、或肢體動作向主任表達,最常聽到主任說「你冷靜少少先」。
他會見到政策在執行時的難處。
政府推出俗稱「大工牌」的牌照以保障僱傭雙方,可在實際執行上的難處,只有民政署職員及師傅們才知道。有不少師傅為申請牌照來宣誓,但每當要他們在宣誓聲明上搬字過紙,讀出誓詞,他們面上都會流露難言之色。誓詞上的「並」、「謹」、「衷」等字,對我這個受惠於十二年免費教育的人來說熟悉得很,但師傅們不是在讀誓詞時結結巴巴,就是以微抖的手握筆寫名。他們最常說的是「你可唔可以幫我寫呀」或者是「揸鏍絲批多過揸筆啦」。萬一工會認為他們抄寫的字句不清晰,師傅們只好折返民政署。這些師傅們以一技之長自食其力,亦從不吝嗇一句謝謝,偏偏就是被幾隻字為難。
他會見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背景是多麼期待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
每次派發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當天都是民政署最熱鬧的日子,不單要調動更多人手去點算和派發報告,市民又會陸續來詢問以及靜候電台直播,可是當連成功落成的升降機和行人通道數量都要一一向市民交代時,等候時間就自然加長。到宣讀完畢,我會以「嗟嘆之聲」來形容他們拿著報告離開時的聲音。這也難怪,報告內提及會以幾十億、幾百億的公帑配合一帶一路及其他基建的推行,但對基層市民而言,這些基建與他們的生活好像沒有切身關係。而我作為一個未畢業已負債的學子,知道將會投放10億港元鼓勵一帶一路的國外學子到香港升學,而沒有減輕本地副學士及私立大學畢業生的經濟負擔,亦沒有嘗試讓更多本地副學士有機會升上資助大學,實難掩失望。但另一方面,亦會有人十分捧場,每天都帶著膠袋,趁職員不留心時,將最重最厚和最簇新的報告和單張,一疊疊地塞進袋裡,為環保事業出一分力。
他會見到政府的資源沒有被公平分配或善用。
區議會派發月曆當日,在早上七時多,他會看到有公公婆婆頂著寒風在中心門口排隊,甚至為了這個印刷精美的月曆,不惜改頭換面再排多一次隊。然後他會見到有一群人排完隊,聚集在政府合署大樓門口,將月曆放進黑色大膠袋裡。然後人龍中的一名老伯伯此時怒氣沖沖走進中心跟職員投訴公務人員與公眾爭資源,可惜民政署的職員無證無據,無能為力。他們只好向為了要替孫子多拿一本月曆而排多一次隊的婆婆說當天的月曆已派完,並向後面的人稍稍道歉。不過,很快又會在午飯時間看到被老伯伯投訴的人,因為當中有人認為民政處的職員態度不好,要向主任投訴,還帶諷刺語氣擱下一句「你自己拎幾箱上嚟派咪得」。月曆的派發和政府資源的運用一樣,真正有需要的人沒有得到,但又沒有措施可以保障資源被公平分配或善用。
假如梁先生在任期內曾經帶著一枝筆、一張紙、一張櫈走入群眾,也許不會被人以此作話柄質疑他的誠信、也許會改變他草擬施政報告時的想法、也許……可惜沒有如果。不過,假若他仍有意競選連任,我會建議他用自己的方式到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紀錄一下最貼地的民生訴求,不要再作出在午飯時間游泳這些不設實際、離地到太空、彷如他從沒在香港生活過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