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
亞視賣盤消息不斷,一直等待白武士打救,直至本周一接獲數份標書有意「拯救」亞視,似乎還有一線生機。可惜拖糧問題仍未處理,亞視拖欠員工去年7至9月份薪金的案件今早在沙田裁判法院聆訊,法庭將案件押後至下月13日處理。直至現在,亞視可謂前途未明,後無退路。
亞視的失敗並非一朝一夕,上次易手後由大股東王征帶領打造「良心電視」,推出過感動人心的節目,但市民連轉台到亞視的意欲都沒有,節目質素致收視率處於極低水平,這絕對是反映著該公司的管理層的管理及經營不善,沒有周詳計劃改良亞視,多年來令觀眾的選擇由「二變一」,他們逼於無奈收看無線,但無線的節目質素亦每況愈下,加上新媒體、網絡頻道的競爭下,「睇電視」的觀眾日漸減少,可見亞視的管理失敗引發整個香港電視業進入衰落期。
現時無線的兩線的電視劇集仍有約五分一香港人收看,小編眼見劇集的質素參差,例如每次大結局都有在燒烤場燒烤的開心結局、每次為男主角煮個麵等的劇情,看得很膩了。我們已經沒有每天晚飯時間一家大小扭開電視機,一起電視撈飯。至今,雙親依舊電視機開著,人就各有各忙,這可算是另類的睇電視方式,正正反映基層市民別無選擇的無奈。
無線電視質素無進步,正反映整個香港電視生態的問題,就是欠缺競爭。據樹仁大學新傳系助理教授梁啓業指出,現時兩大電視台利用大氣電波傳播節目,絕對要肩負起社會責任。亞視上一次易手以來,一直面對低收視的困境,管理層沒有周詳的營運計劃,導致無線多年來一台獨大,毫無競爭對手下,難免會有低質素的電視製作,導致整個電視業文化過於單一。反觀內地的電視台百花齊放,有些綜藝節目雖然抄足外國的版本,但都願意落足本錢買版權,製造至國際水平,可見內地電視業走向國際潮流。他的觀點與今天明報林沛理的評論不謀而合,指出大陸電視業迎頭趕上香港只是時間問題,我們可從亞視的失敗讓人意識到香港電視業文化今非昔比,有走下坡的趨勢。
欠缺競爭會令本港電視業發展倒退,造成節目單一化。而傳媒人吳雨上年在樹仁大學新傳系的講座時將電視業由盛至衰的責任完全歸咎於亞視,並表示「罪不在無線,罪在亞視」。無可厚非,吳雨的說法非蠻不講理,如果亞視有心提升電視節目質素,大部份免費電視廣告都不會傾向無線的懷抱、就不會出現亞視因無廣告,而出現欠薪、甚至面臨倒閉的風波。
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亞視的潦倒是否由亞視獨力負責?政府作為監管大氣電波電視台、發牌的機構難道就責無旁貸?梁啟業認為,亞視每年都有自己的來年節目發展計劃,並遞交給政府,政府5年來卻對亞視的管理和節目質素下滑視而不見,所以對於亞視出現危機,政府應該肩負責任。
除此之外,媒體本身當然也有責任,亞視管理層也為亞視危機負責。回顧以往,林百欣有心發展電視業發展,令亞視生產出不少家傳戶曉的電視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劇集成為亞視經典之作。可惜亞視股權易手後,新任股東只視為生意圖利,電視黃金檔期都只有重播《我和殭屍》等經典或外購,拒絕再撥出資源製作劇集。而昔日任職亞視的梁也指責亞視只管為爭取知名度做Show而做Show,就以近日《萬眾齊心撐亞視》為例,寧願浪費強行宣傳亞視,都不願將時間和資源用於發展和製作節目,令市民可以對亞視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結果令節目引起反效果,收視一點慘淡收場,也無助改善亞視危機。
與其任由亞視掙扎求存,筆者同意如梁啟業建議亞視可以改頭換面,重新招標,讓有志發展電視行業的人士可以重振香港電視昔日的風采,增加港劇競爭力,令香港電視業可以絕處逢生。小編期待改革後的電視業,讓香港人眼裏不只抬頭看《星星》,而是俯瞰更多《萬家燈火》般優質的港劇。
作者:譚之穎 盧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