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飲食

何必目送

台灣作家龍應台先生有篇《目送》,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大概是父母看著子女升學、就業、離家遠行,一次又一次的揮手作別。既是依依不捨,又為子女成長而高興。香港的父母看了這篇文章,多會感同身受。

家住的屋苑,早上都有校巴駛上平台,接載上學的小孩。每天都會上演一幕幕遊子遠行他方,父母流淚作別的情景。父母堅定的站在校巴旁,依戀的眼神,看著車上的孩子與同學嬉笑,奢求孩子回望自己,說句﹕「媽媽, I Love You」。直到校巴離開,父母還是呆站,要看見車尾燈的最後一道流光。有點像鐵達尼號首航,送別的人與船上的乘客牽引著一條彩帶,那份難捨難離,使我以為孩子給流放邊塞。事實上,不過是到到同區的小學,並且會在5小時內趕得及回家看「放學ICU」。近年,華仁中學禁止父母送午飯給兒子,原因是有家長餵學生吃飯。這樣的環境下,香港的孩子如何成長?

上星期在日本湯田中坐小火車到長野,碰上小學生下課,成群的日本孩童,背著一樣的書包,拿著水壺,興高采烈的走上火車,小女生會兩三個靠攏,可能說那個可惡的男生。男仔則追逐扭打,皮鞋也甩掉了,然後在幾個站後下車,與同學揮揮手,明天上學再見。在月台上繼續赤著腳踢自己的皮鞋,日子有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中田英壽。沿途沒有老師的看管,更沒有父母憐愛的眼光,孩子有時間與同學相處,學會獨立。火車上還有幾個小學生分開坐,他們是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孩,但沒有什麼特別的照顧,快到長野站,較高年級的一位走到同學身邊,提醒他要下車了。在月台上,跟隨城巿人的步伐,沒入人群之中。

/林栢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