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不化謾罵為合作?

近日,香港的左右兩翼人士在網上大戰頻頻,本來,相關討論可以理性進行,但當這些論爭涉及惡性抹黑和人身攻擊的成份,整個討論會失去焦點,最後,沒有贏家。

這次論爭,緣自於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范國威、環保人士譚凱邦及一眾市民募款並在報紙刊登廣告,主旨希望透過「源頭減人」的方式,減少大陸人持單程證進入香港的配額,並要求特區政府奪回審批權。這種說法,固然有問題。所謂的「源頭減人」概念,來自「源頭減廢」這個主張環保的口號,指應由源頭減少廢物廢氣。但將「人」比作「廢物」,確是不當。因此,惹起左翼人士的不滿,認為文字帶有「歧視」新移民成份,並向三人「下戰書」。於是,兩方罵戰便起。左翼人士撰文,指毛范譚三人是「披羊皮的狼」;右翼更惡意抹黑左翼人士,指他們是「共賊」,是共產黨派到香港做間諜的。於是,原本的立場和政見之爭,頓間變成醜陋的謾罵,旁人看不懂。

然而,若將相關爭拗的問題拉高拉遠來看,癥結只有一個,就是「收回單程證的審批權」。而這一點,雙方都是有共識,可以馬上向特區政府爭取的。為何不呢?目前,每天有150個大陸人民進入香港的單程證名額,而相關審批權卻握在各地政府手裡,這過程裡,到底批了什麼人?按什麼準則批准?均欠缺透明度。

據了解,目前左翼人士擔心「源頭減人」政策會影響家庭團聚的速度,而右翼人士則擔心審批權不知批了給一些什麼人,「會不會是一些有中共背景」的。既然如此,雙方應該先合作,向特區政府施壓,取回審批權,然後再嚴格審核,只批准以家庭團聚方式的人士來港,如此,不就可以雙贏了嗎?

《香港評說》 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