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大城今天

伴你終老 ——「阿棍屋」主人Ivy對被遺棄貓狗的承諾

︳記者:樊曉璁 ︳

2018年,漁農自然護理署從各種途徑一共接收3,749隻貓狗,其中36%,即1,359隻被人道處理。但有人認為貓狗的生命同樣寶貴,一樣要死得尊嚴,於是設立「阿棍屋」,決意陪伴無家可歸、傷病老弱的毛孩終老。

「阿棍屋」,英文House of Joy & Mercy,位於元朗錦田馬鞍崗。在創辦人謝婉儀Ivy眼中,它是浪流貓狗之家、生命的中轉站。Ivy原是幼稚園助教,2015年,她因為一隻名叫阿棍的洛威拿犬,毅然放棄正職,花盡積蓄,在沙田舊址,設立「阿棍屋」。

一切由阿棍開始

「阿棍屋」Facebook專頁的封面相片。

阿棍原是貨倉看門狗,後被遺棄,因緣際會,被Ivy收留了,並成為她的寵物。但幾年後好景不常,阿棍患上癌症,而Ivy也患了重病。雖然自己勝過病魔,但阿棍最後離開了她。

Ivy說,自己作為一個主人,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設立「阿棍屋」補償給阿棍,期望這個地方能夠將快樂和愛,帶給流浪貓狗。她亦希望透過「阿棍屋」,讓大眾了解動物被遺棄的情況。

由於以往曾從事教育工作,因此Ivy也想通過「阿棍屋」做點與教育相關的事。Ivy開始向到訪的人士和學生,講述貓狗被接收前的悲傷往事,提供一些被漁護署人道處理的貓狗數字,讓人知道動物被遺棄的嚴峻情況。她希望將來被遺棄的動物數量可以減少到零。

Ivy雖然得到丈夫的支持,但「阿棍屋」的建造和營運,是由Ivy一個人負責,但有幸得到義工抽時間來幫忙,分擔了她部分工作。位於沙田舊址的「阿棍屋」,是由一間爛屋拆卸改造而成。當時她和一眾義工,把英泥、沙和鐵枝等,逐包逐件搬到工地,然後搭建成眾多貓狗的居所。她坦言,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堅持下去,一直來到今天,或許是因為「阿棍」曾經存在過 。

Ivy與這隻狼狗的感情十分要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深夜兩三點才能休息

在大多數時候,Ivy要獨力照顧「阿棍屋」內近100隻貓狗,當中狗佔八成左右。她每天早上要9時起床,準備貓狗的糧食,然後清洗和更換每隻貓狗的尿盆,接着打掃四周地方,如是者維持到凌晨2時到3時,她才去睡覺。

「阿棍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着Ivy自己「一腳踢」,小至宣傳、聯絡和接待義工及狗主,大至舉辦領養日、講座,而所有壓力,都要Ivy一個人承受。但對Ivy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這些日常停不了的餵飼和清潔工作,而是經濟來源。

Ivy向學生講解照顧貓狗的流程。

Ivy平日要獨力照顧貓狗,包括清理排泄物。

經濟是大難題

「阿棍屋」本來月租35,000元,今年7月起增加到42,000元,但每一個月的支出月當然不只是四五萬元。她指出,若然有貓狗身體出了毛病,例如胃抽筋,就需要帶牠們到動物診所醫治。看獸醫和住院費,加上租金,100,000元是一個月的基本開支。

由於收入來源大多來自捐款,而捐款又多是一次性,因此Ivy經常都為此感到苦惱。她直言: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令不想捐的人回心轉意,變為有意欲去捐款。

面對資金、人手等多方面的困難,Ivy仍然選擇堅持下去。她指出,即使資源減少,「阿棍屋」也會繼續運作,被送來的貓狗不論老病傷殘,都會收留。縱使有些時候疲憊不堪,感到有點「後悔」,但每當看見一群流離失所的貓狗在面前,想起大家在無數個晚上同眠共枕的難忘回憶,實在不可能丟下牠們。

Ivy直言,在快要跌倒和想放棄的時候,有很多學生和義工在自己身邊,無形中肯定了自己所做的事。而各界有心人的持續幫助和支持,也成為自己繼續經營「阿棍屋」的動力。

「營運『阿棍屋』,收養和照顧流浪貓狗,不是一年半載的事,要陪伴貓狗到終老,自己也有可能做到終老。」Ivy說。

義工在「阿棍屋」舊址協助安裝設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看見貓狗吃得飽,健健康康,Ivy已經非常滿足。她說,每個人都應該有同理心,嘗試理解流浪貓狗的感受,嘗試踏出第一步去關注流浪貓狗議題。她希望更多人能夠到「阿棍屋」當義工,感受到貓狗被遺棄的苦處,同時把愛帶給牠們。

Ivy表示,見到大小二便骯髒,不想清理也沒關係。來到「阿棍屋」與貓狗玩耍,接觸牠們,讓牠們感受到愛,已經足夠。來認識、了解和探討動物被遺棄的問題,當然也可以。

成為漁護署領養動物伙伴機構

8月初,「阿棍屋」獲漁護署接納,成為該署動物領養計劃的伙伴動物福利機構(rehoming partner)。想領養動物的市民,登入漁護署的pets.gov.hk網站,便可在17個領養伙伴機構中,發現「阿棍屋」的名字。

Ivy 在「阿棍屋」Facebook專頁說:「希望藉此機會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孩子。沒有您相伴,行不到今天。感恩一直陪伴着我們成長的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