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舉行開學禮,學術副校長陳蒨向新生致辭表示,仁大致力在數碼年代拓展博雅教育的領域,包括利用數碼科技加強跨學科的教學與研究。
陳蒨指出,新生置身瞬息萬變的社會,需要努力培養終身學習與批判思考的精神,包括透過掌握革新的溝通傳播模式、社會文化規範、以至政治層面的相互作用,應對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至關重要。她表示,學生要準備好成為有擔當、富熱誠、懷仁心的「世界公民」,在實體世界或網絡上穿梭不同地域界限發揮自身的創造性。
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
攝影:廖卓安
Related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開學禮,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向新生致辭表示,仁大一直重視校訓「敦仁博物」,在當下的數碼年代,仁慈、尊重、和諧以及品行端正,依然是值得守護的儒家價值觀,對於在實體世界或網絡上促進多元包容以及和諧關係至關重要。仁大寄語新生在學術路上,要秉持開放與好奇的心態,並發揮儒家精神以開創美好前景。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 https://youtu.be/kaZwYHJEFFs (廖卓安攝)
In "校園活動"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數碼影像實驗室」開幕禮,學務副校監胡耀蘇教授致辭表示,隨著社會和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加上科技發展,仁大的教學會繼續結合創新元素,協助青年裝備自己、迎接未來。 他指出,新設立「藝術、文化及科技(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的課程名字,反映人文學科與科學之間的微妙平衡,期望2027年首批畢業生能夠糅合當中的精髓以貢獻社會。 香港樹仁大學學務副校監胡耀蘇教授致辭,感謝教育局、合作伙伴與藝文業界持續支持仁大發展。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致辭表示,仁大繼續推出結合「數碼人文」的跨學科課程,包括「娛樂及遊戲應用數碼方案 (榮譽) 理學士」課程,期望為相關業界提供所需人才,深信各課程的畢業生有助香港的創科發展以及國際文化交流。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致辭表示,繼續把數碼元素注入各課程。 教育局副秘書長李忠善致辭表示,當局未來會繼續支持仁大作為自資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樹仁大學的「藝術、文化及科技(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旨在培訓畢業生在藝術文化及相關產業駕馭具革新性的數碼技術,因應藝術文化界別的需求,設計可行的數碼解決方案。課程受惠教育局的「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獲批逾1600萬元用於設立具規格的數碼影像實驗室、圖書館館藏發展、招聘有關專才,以及提升現有教職員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數碼影像實驗室」位於香港樹仁大學圖書館綜合大樓六樓,結合3D影像科技設備,包括3D掃描瞄準、3D列印及4K高解像電子文化遊戲專案。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體驗「虛擬盂蘭勝會博物館」 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講解其主理的「虛擬盂蘭勝會博物館」 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學術副校長(評審及學科發展)許耀峰教授冀加強大學與相關業界的連繫 (廖卓安攝)
In "校園活動"

九月新學年前夕,香港樹仁大學管理層向教職員闡述校園發展。學術副校長陳蒨表示,基於本地人口變化等不同原因,合資格入讀大學一年級的人數仍處於低位,但受惠自資院校收取內地學生政策的調整,由容許收取課程總學生人數的一成增至兩成,加上招生事務處與各學系及部門同事通力合作,新學年的申請入學與取錄人數均令人滿意,超過一千三百位新生加入仁大。 陳蒨預計未來兩年,合資格入讀大學一年級的人數持續低企,校方會加強一系列措施應對情況,包括持續更新課程,再配合社交媒體等不同渠道宣傳。在宣傳製作的過程,校方鼓勵學生攜手參與,並善用科技增強成果。 香港樹仁大學管理層在研究院綜合大樓多媒體製作中心闡述校園發展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右二)、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右一)。 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右一)指出,校內兩個有關「盂蘭勝會」和「葉問詠春與中華武術」的研究項目,善用人工智能與元宇宙技術推動本地文化保育,獲得不同媒體廣泛報道,成功提升樹仁大學的品牌,亦有助推動博雅教育以至數碼人文的發展。 香港樹仁大學署理協理學術副校長(教學發展)周德生博士(左二)介紹教與學結合新科技的進度;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葉秀燕(左一)。 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學術副校長(大學研究)李允安博士報告校內各研究項目的資助情況。 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表示,校內新增結合先進科技的體育設施,有助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攝影:廖卓安
In "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