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舉行「邵美珍堂35週年廣場」命名儀式,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致辭表示,感激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捐贈3000萬元重新裝修廣場並命名為「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她指出,廣場加入先進的影音設備,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學生進行數碼藝術與文化相關的活動,例如演唱會、話劇、戲劇,甚至虛擬實境遊戲。
孫天倫表示,廣場為學生的大學之路添上色彩與新經歷,並感謝每位曾經使用廣場的師生與同事,為場地注入生命力和活力。她期望廣場有新開始、新生命和新里程,可為樹仁師生帶來更多回憶和歡樂,為樹仁增添文藝色彩。
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致辭
「邵美珍堂35週年廣場」在去年九月展開翻新工程,為期三個月,新增「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屏幕牆、優質音響系統等設施,場內可容納300人,以便師生進行各類文娛活動,同時提供舒適的休閒配套。社會賢達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為表達對仁大的辦學精神,支持年輕人的學術發展,合共捐出3500萬元用作校園發展及學術研究,當中撥出500萬元在去年九月成立「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右)代表仁大接受由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頒贈的3000萬元支票,用作促進仁大各方面學術發展及研究。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右一)、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右二)、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中、左二)、仁大校董會委員陸國權(左一)參與廣場啓動禮環節。
仁大新傳系校友林偉豪擔任活動司儀
「激鼓樂社」表演太鼓為命名儀式展開序幕
仁大舞蹈學會表演
仁大音樂及音響製作學會表演
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與仁大管理層成員、教職員及來賓合照。
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
(廖卓安攝)
剪接:洪偉基
Related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命名儀式,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致歡迎辭表示,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欽佩仁大的辦學精神,欣賞教職員同心同力為校服務,決定慷慨捐贈3500萬元以作校園發展及學術研究。當中五百萬元協助成立「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另外亦會翻新校內的「35周年廣場」,讓學生有先進的場地進行各類藝術表演,預計明年一月舉行命名儀式。 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右一)、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左一)代表大學接受由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頒贈的五百萬元支票。 孫天倫教授表示,在數碼資訊年代,社會問題不能單憑單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而需要在跨學科的碰撞中去找答案。她舉了人口老化為例:在協助長者擁有黃金歲月的議題,社會學可研究人口老化如何耗用社會資源,社會工作能協助長者善用資源,心理學範疇研究長者的情感和認知變化,而腦神經學可以精確指認各種腦退化的成因與補救方法。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致辭 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右六及七);香港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右五);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右八);香港樹仁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左四);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右三);香港樹仁大學副校長(研究院)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總監鄧素琴教授(左五);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學術副校長(評審及學科發展)許耀峰教授(左一);香港樹仁大學署理協理學術副校長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副總監周德生博士(右四);「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副總監劉喜寶博士(左三);「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副總監林之博士(左二);「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助理總監、博士生郭倩衡(右二);「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助理總監余鎮洋(右一)與來賓合照。 香港樹仁大學副校長(研究院)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總監鄧素琴介紹研究中心未來五年研究計劃的主題。她表示,研究中心目標建立一個跨學科平台,以促進循證實踐和研究,在大學發展跨學科循證實踐和研究領域的專業知識,加強老師及同學在循證實踐和研究的培訓和教育,並透過共同設計和推行循證實踐和研究項目,建立和加強大學與社區合作夥伴之間的聯繫。 香港樹仁大學副校長(研究院)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總監鄧素琴教授致辭 香港樹仁大學署理協理學術副校長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副總監周德生博士簡介資助研究項目「抗逆力和生活逆境適應研究」的進展。 「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副總監劉喜寶博士簡介資助研究項目「香港智齡數碼生活研究」的進展。 「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助理總監、博士生郭倩衡簡介資助研究項目「特殊需要兒童照顧者家庭韌性研究」的進展。 香港樹仁大學管理層成員與顧鐵華博士費肇芬伉儷及來賓大合照 位於仁大研究院綜合大樓高座一樓的「顧鐵華費肇芬伉儷跨學科循証實踐及研究中心」舉行開幕儀式 攝影:廖卓安
In "校園活動"

2024「范長江行動」總結分享會暨頒獎典禮在香港樹仁大學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舉行。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致辭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表示,「范長江行動」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夠親身體驗中國的發展及豐富的人文歷史,拓寬個人視野。她提到,此次活動是香港樹仁大學首次借出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予校外人士使用,讓社會各界共同見證學生們的實踐學習成果,傾聽青年的聲音,具有特別的意義。 大公報副總編輯韓紀文在典禮上致辭表示,活動為香港學子提供深入了解內地的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和記錄國家的發展。他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能夠「以筆為劍,以鏡為眼,記錄時代風雲,捕捉社會變遷」,以生動的報道和圖片展示了內地的發展成就,加深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情感聯繫。 今年是「范長江行動」創辦的第11周年,140多位香港的大學生與中學生,今年分六路跨越祖國大江南北,體驗民情風俗,了解國家變化。 (廖卓安攝)
In "校園活動"

香港樹仁大學舉辦「上樹仁 睇奧運」活動,近百名校友、師生、社區友好、立法會議員、學界、體育文化界、傳媒管理層等持份者,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觀賞國家隊現場直播賽事。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及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等管理層,文學院、商學院和社會科學院多位教職員,以及校董會副主席張舜堯等亦有出席。 香港樹仁大學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 孫天倫教授表示,仁大在奧運期間開放校園,歡迎社區友好到「上樹仁睇奧運」。校方並介紹新成立的「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由新任助理副校長李家文博士擔任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總監,仁大表示,會進一步跟社會各界持份者加強聯繫合作。 香港樹仁大學傳訊及公共事務處致力推動「數碼人文,博雅教育」的發展,配合「策略發展計劃 2026 - 2030」進一步提升大學在全球的影響力。部門由擁有豐富傳媒與企業傳訊經驗的團隊組成,透過專業的企業傳訊方案,例如製作多媒體內容與統籌官方活動,促進仁大與協作夥伴的關係,當中包括各業界、社群、專業組織、校友與傳媒機構。 (右起)香港樹仁大學校董會副主席張舜堯;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香港樹仁大學助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總監李家文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助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總監李家文博士(中)。(左起)香港樹仁大學助理學術副校長呂哲盈博士;立法會議員陸瀚民;健康促進學校諮詢委員會主席龐愛蘭太平紳士;香港商報助理總編輯李曉穎。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的四大策略目標包括「宏揚仁大卓越教學研究成果」、「增強各部門媒體內容影響力」、「擴展仁大多元宣傳平台」及「開拓與深化協作夥伴網絡」。 https://youtu.be/b54Y0VhEqj0 (廖卓安攝)
In "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