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簿樂視資金鏈斷裂危機

人民日報點名萬達樂視:莫把工具當目的

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指去槓桿是企業必須面對的新常態。原本如下:

7月是電影院線的黃金檔期,可企業界的大戲卻比銀幕上更加高潮迭起。有臨陣換帥的。4.1億元可轉債逾期,逾20億元的私募債恐難承兌,供應商圍追堵截討債……作為股價一度高達179元的“網紅”公司,樂視在這個夏天跌下神壇,創始人賈躍亭辭去一切職務。看客唏噓,一個靠講故事不斷融資求生的企業、一個用概念創造高估值的時代,或許早該結束了。

也有高調甩賣的。總金額高達637.5億元的萬達商業、融創集團、富力地產戰略合作,可謂今年以來地產界最重磅的交易。忽略換板子、摔杯子等八卦細節,萬達將77個酒店和13個文旅項目打包甩賣並不突然。輕資產、去杠杆,是萬達2015年至今秉承的戰略,只是7月的這步更加決絕。

還有獨孤求敗的。2017世界500強最賺錢企業榜新鮮出爐,蘋果衛冕冠軍,“工建農中”四大行緊隨其後,繼續碾壓國際同行,頗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該為如此賺錢的中國金融業高興嗎?看著仍在陣痛期爬坡過坎的中國製造業,金融業不妨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警句。

這些看似孤立的大戲,背後卻有一條紅線貫穿:依靠“高杠杆、高貸款”寅吃卯糧、野蠻生長的時代,一去不返。去杠杆,解決資金空轉,遏制資產泡沫,不僅是扭轉脫實向虛、修復經濟結構性失衡的必由之路,也是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一招,更是企業必須面對的新常態。

去杠杆是大勢所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斷崖式下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這些大規模危機無不與相關部門的杠杆率過快上升有關,而化解這些危機也都有賴於各種手段的去杠杆。

去杠杆是形勢所逼。過去10年,中國金融業的過度擴張,既帶來了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繁榮,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擠出效應,更導致不動產及大宗商品市場泡沫顯現,埋下不可持續的高杠杆風險。唯有妥善解決以地方債、影子銀行、僵屍企業為代表的高杠杆“灰犀牛”,嚴控期限錯配和杠杆投資,才能為經濟穩中有進保駕護航。

實際上,今年的中國經濟半年報能夠如此亮眼,特別是結構優化進展明顯、工業效益大幅提升,離不開積極有效去杠杆。儘管6月末廣義貨幣同比增長9.4%,增速再次創下歷史新低,但GDP仍超預期地實現了6.9%的中高速增長,這就意味著目前的去杠杆政策既為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持,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去杠杆雖是“五大任務”之一,卻是影響實體經濟與金融業和諧共贏的先手棋。避免“去杠杆”變為部門間的“轉杠杆”進而形成新的“加杠杆”,需要金融業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突破直接融資瓶頸,改善間接融資結構,打造適應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鏈。正如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的,回歸本源,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今日中國經濟的繁盛,實體經濟是根基,金融之水來滋養,缺一不可,但不能本末倒置,切莫把工具當目的。正如一位老企業家所說,我們用鋤頭去種地,鋤頭再多再好,不耕種也沒有豐收,而創造不出真實價值的鋤頭,再吸引眼球也永遠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