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能源工作組4個專家小組聯合會議,於本月8日至11日首次在香港舉行。
4個專家小組分別是:能源數據及分析專家小組、能源效益及節能專家小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術專家小組、潔淨化石能源專家小組。
與專家小組聯合會議同時舉行的,包括提升發電能源效率工作坊,及第8屆Oil and Gas Security Network (OGSN) 論壇。
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能源工作組4個專家小組聯合會議出席者合照。
政府發言人表示,來自18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及3個國際組織共100多名專家及代表出席,聚首一堂,就能源安全、潔淨能源、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益、能源數據及分析、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分享和交流經驗。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及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分別於會議上致詞,介紹香港在能源領域的最新發展。
謝展寰表示,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的能源消耗量,約佔全球60%。隨着各成員經濟體全速發展經濟及城市化,區內能源需求及碳排放將持續增加,因此必須加快綠色能源轉型,減輕氣候變化風險,並確保能源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謝展寰又指出,香港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在2035年前停止使用煤炭發電。香港正積極落實各項減碳措施,包括規劃新基礎設施增加接收鄰近地區的零碳電力、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發展綠色運輸、推動氫能發展等,以達致綠色和可持續的未來。
根據2021年發表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25》,碳中和是指個別地方或機構在一定時間內,通過取代傳統化石能源、節約能源、綠色出行、惜物減廢、植樹和造林、以及購買可再生能源證書和碳交易等,以減緩或抵消自身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達至相對「零碳排放」。這有助限制碳濃度和全球氣溫升幅,減低氣候變化造成的風險和破壞。
潘國英在會議上分享了香港在能源方面的發展,又強調各成員經濟體須保持緊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
主圖片: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右)在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能源工作組4個專家小組聯合會議致歡迎詞。
主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Related

政府今日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目標包括是在2017年或之前擬備對接國際氫能標準認證模式,並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公布《氫能策略》時說,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全球正努力淘汰化石燃料,並加速能源轉型。氫能被視為具發展潛力的低碳能源,世界各國正全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 他又說,《氫能策略》提出按照「完善法規」、「制訂標準」、「配合市場」以及「審慎推進」四大策略,穩慎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讓香港把握氫能在世界不同地方,尤其是國家近年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和經濟機遇,也拓展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的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新質生產力。 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左4)介紹氫能洗街車。由左至右:立法會議員陳紹雄、葛珮帆,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潘國英,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副局長黃淑嫻,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立法會議員易志明。 他指出,按照《氫能策略》,政府將會在2025年上半年,提交修訂法例建議,為規管用作或擬用作燃料的氫氣的生產、儲存、運送、供應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礎;並在2027年或之前,擬備對接國際的氫能標準認證模式。 他續說:「政府亦會推動區域合作、境外投資、共同開發或輸入氫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並協助氫能源產業於『一帶一路』地區的發展,以及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者』的優勢,聯同投資推廣署及有關政策局和部門,向海外及內地潛在企業和人才推廣透過香港發展氫能的商機。」在落實《氫能策略》方面,政府表示會擴大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職能,除了就未來試驗項目作出審視及批准外,更會統籌制定和持續優化氫能應用的相關技術標準及指引;為各項氫能使用的廣泛應用及商業化路徑提供建議;就氫能應用在本地的基建發展及人才培訓作出支援;協助氫能應用普及化的推廣;以及定期檢視進展和更新《氫能策略》。 為了準備迎接氫能發展機遇,政府在2022年成立由10多個政策局及專業部門組成的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為啓動本地氫能應用拆牆鬆綁。工作小組至今已制訂了在香港氫能應用的暫行標準,並且同意了開展14個試驗項目,包括跨境運氫、供氫設施、交通、工地及偏遠地區氫能應用等。 食環署將使用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 環境及生態局發言人表示,該14個試驗項目中,氫能巴士已經投入服務,本地第一個公眾加氫站亦已經在建設中,預期今年稍後可以投入運作,屆時食物環境衞生署會啓動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的試驗計劃。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以非載客形式測試氫能源有軌電車的計劃亦已經在準備中,可望在今年內啓動。 發言人續說,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和威立雅環境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明日(18日)會就利用堆填區氣體製氫簽署合作協議。而上星期,中國檢驗(有限公司)和職業訓練局也簽署了培育氫能專業人才的合作協議,一同為香港培養更多具備氫能專業知識及技能的人才。 ------- 主圖片: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左2)、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2)、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右1)和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左1)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發布會上合照。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In "社會新聞"

由環境及生態局領導的「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原則上再批准另外3個氫燃料項目展開試驗,使試驗項目的總數增加至6個。 該3個項目包括: — 由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在元朗凹試驗頭建設加氫站; — 由港鐵以非載客形式在屯門試行氫能源有軌電車; — 由林德港氧有限公司試驗利用氫氣長管拖車,為氫能源有軌電車提供氫氣。 環境局發言人表示,相關公司在去年9月至11月提交項目申請書,小組審視後向申請人提出意見。經申請人優化項目的設計和細節,並確保試驗項目可以順暢、安全地進行後,小組在本月7日的會議上原則上同意他們開展項目。當中元朗凹頭加氫站項目,須另行取得城市規劃委員會的規劃許可。 根據申請人定下的目標,元朗凹頭加氫站試驗項目會在明年中啟動,而另外兩個項目會在明年下半年啓動。 發言人又說,小組在會議上亦審視了政府部門計劃透過委聘承辦商,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型車用作清洗街道的試驗,預計試驗可在明年開展。 發言人補充,政府的目標是在今年內完成制訂氫燃料系統、加氫站、量化風險評估技術指引的顧問研究,並計劃會在今年第三季聘請顧問研究修訂《氣體安全條例》,以涵蓋氫燃料的細節及進行營商環境影響評估。 小組在今年3月批出首3個試驗項目,包括:兩個由城巴有限公司申請,試驗在公司廠房設置加氫設施,以及試驗1輛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另一個由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提出,在大埔煤氣廠試驗設置供氫設施。 「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由環境局、運輸及物流局、發展局、保安局、環境保護署、機電工程署、消防處、運輸署、海事處、規劃署、地政總署、屋宇署及建築署組成。 ------- 主圖片來源:環境局
In "社會新聞"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日)晚上透過視像會議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成員對話,和其他經濟體領導人就各經濟體走出新冠疫情後的首要議題,與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成員交流意見。 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與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成員參與不同的分組討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分組環節表示,香港是全世界抗疫成效最高的地方之一,將繼續推廣疫苗接種,並致力重啓與中國內地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免檢疫跨境人員往來。 林鄭月娥說各經濟體須支援特別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她指香港正在構建「商業數據通」以應對中小企長期面對的融資問題,該項全新的金融基建設施預計明年投入運作,將為中小企提供統一平台,讓它們善用自身的數據獲得更便利的融資服務。有關措施能以企業的意願為本,提供平台促進數據安全共享,令香港銀行體系可更有效為實體經濟服務。她又表示,香港支持自由貿易及區域經濟合作,希望香港能盡快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 另外,林鄭月娥指出,香港會透過一系列減碳措施,爭取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歡迎商界參與。她亦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會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與林鄭月娥一同出席對話環節還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加拿大小企業、出口促進與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以及約10位來自不同經濟體的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成員。 對話環節由全體大會展開,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主席先向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提交理事會的2021年報告,就區域經濟融合、可持續發展、共融、數碼及經濟等範疇作出建議。隨後,亞太經合組織東道主、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在會上致辭。 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於1996年成立,是常設的商界諮詢組織,就商界特別重視的課題向亞太經合組織提供意見。理事會的中國香港代表是楊敏德、何力治和禤惠儀,馮裕鈞及梁頴宇則為替補代表。 封面圖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過視像會議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成員對話。旁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In "社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