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中共領導層的外事月,主席總理書記們,一個接一個出訪或參加重大多邊活動。在這一外事月中,領導層一大任務,是唱好中國經濟,要讓外間相信,中國經濟已經穩住了。
但中國經濟界還在爭論,今年剩下的幾個月,為了「穩增長」,是應該下力氣擴投資,還是花精力促消費。這一爭議意思不大,因為他們沒看出來,當局現在心裡想得最多的,還是「穩外貿」。
自七月國務院打定主意要「穩外貿」以來,主管部門一個接一個地出台相關的措施,最新一個,是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免收出口商品檢驗檢疫費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政府當局出台這些政策和措施,目的就是一個,即提振出口,鼓勵外貿行業平穩增長,而這些措施的都有一個新的要求,即外貿便利化,推動企業擴大出口。
中國經濟,政策好壞當然重要,措施是否有效也很關鍵,但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還在於人,因為政策要人來執行,措施要人去推展,而中國經濟中的「人」,其實也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員,相當的麻煩。
目前中國做外貿的公司,不論是國有還是民營,甚至是港商台商,集中反映中國外貿最大的問題,不是怎麼便利化的問題,而是如何抵抗「吃拿卡要」的問題。
所謂「吃拿卡要」,是連串動作,吃就是吃吃喝喝,要辦事不請吃頓飯不行;拿就是要送禮;卡就是沒好喝好,沒拿到好東西,就辦不了事,給你卡住;要,就是公開的要吃要要喝要送禮,甚至要拿「好處費」。
「吃拿卡要」,大量增加企業隱性成本。過去利高,也就算了,現在出口賺點蠅頭小利,企業心裡就極不順,但這成本不付出,外貿就便利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