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中央對佔中態度的轉變

主管港澳事務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3日在北京接見香港紀律部隊首長,多番強調「維穩」的重要性,一般認為是與反制「佔領中環」有關,但耐人尋味的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5日突然急召傳媒,高調澄清張的說話,指張僅強調「依法辦事」,沒有反佔中的意思。

北京的態度變化,外界有不同解讀。政評人練乙錚說事態不尋常,與對台統戰有關。練認為,台灣今天的民主制度,是23年前當地學生佔領中正紀念堂的「野百合學運」所催生,這運動與佔中相似,如果中共公然打壓香港的「公民抗命」,「等同攻擊民主中華民國國本」,台灣社會肯定大為反彈。

筆者對此不敢苟同。儘管日前一些港人在台灣報章刊登廣告,要求梁振英下台,稍引起當地媒體關心,但台灣社會迄今對佔中運動仍相當陌生,更遑論會聯想為「野百合學運」;以今天台灣的政治氛圍,即使中共壓制佔中運動,當地朝野也不可能視之為「攻擊民主中華民國國本」。而且中共以往之所以透過駐港解放軍演習、「愛國」陣營恫嚇,以及「勉勵」香港紀律部隊維穩等手段發出反佔中訊息,目的似是要在事前阻嚇市民參與,多於為實際「鎮壓」做準備。

佔中其實有其「保守性」,因為真普選一旦落空,佔中運動可有助整合「反對力量」,讓不滿政府的民眾「有秩序」宣洩,到時社會抗爭變得更能「預知」和「控制」,不致大亂。

梁山好漢只要一天由宋江統領,朝廷都有招降對象,假如各路好漢各據山頭、各自為王,則天下大亂了。靠群眾運動起家的中共政權,或許也看穿了這一點,所以對佔中態度急遽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