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陽昕昀143004
人物簡介:
劉振夏:中國美術界重要影響人物。1980年憑藉作品《魚婆》蜚聲藝壇,80年代後選擇隱退專心研究畫作。2009年以來于中國美術館、台北國父紀念館等地舉辦畫展。其港台地區出版的自傳《情畫未了》被評為“2006年最具藝術影響力的書”
一次見到這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先生,與想象中的不同,儒雅大概是所有藝術家都具有的特質,而他更是樸實一些。劉老穿著一件普通的黑色大衣,不沾一絲官腐味,他就站在我們中間聊天,說到動情之處也會手舞足蹈。
“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留給社會,留給人家思考,中國還有這樣的藝術家。”
劉振夏老師有很多頭銜,然而這些似乎是劉老師娓娓道來中最不重要的部分,因為他總是一帶而過。劉老本來就是一位應當以畫為話的畫家,三十年前他早已將這些名利統統付諸於腦後,三十年後也必不會在意。
201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畫展時,劉老的出現讓許多人大吃一驚。一個“不見經傳”的人居然有這樣的畫作,不少人說中國畫家中不可能有這樣一個人,絕不可能隱退這麼多年默默無聞。今天,劉老的出現也使我大吃一驚,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做到三十年的低調生活。然而無論是4年前,還是現在,劉老都走了出來,帶著他的作品最好詮釋了,中國的確還有這樣的藝術家。
“提起好的人物畫,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國外、想到蒙娜麗莎,為什麼我們中國就沒有呢?”
四十年前的劉老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能用中國畫的語言表達人物畫,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出來。”當時的他想貢獻一己之力將中國人物畫推向世界,所以拋卻了唯美的山水畫,動人的花鳥畫,選擇了創作人物畫。“人很美啊,最美的就是人了。”劉老的話直白;他指著我,仿佛他就要開始下筆作畫,一眼就看出了我的特點“單眼皮也美,眼皮薄也是一種美。”他的眼睛掃視一圈,“牡丹有牡丹的美,荷花也美,世間的花都美、各有各的美”劉老的這雙眼大概就是所謂的能發現美的眼睛吧。
劉老有自己偏愛的創作對象,他的畫中大多都是農民。“農民各有各的味道,北方的農民和江南的農民味道是不同的,我就是要把他們的不同之處表達出來。”劉老話中透出一絲倔強。作畫過程中的故事賦予了每一幅畫獨特性,“每一幅畫都有特別的故事”劉老走到一位牧民的畫前,畫中的牧民咧著嘴,牙肉都裸露在外,“這位牧民當時看到我們覺得很新奇啊,很開心,也很樂意讓我們畫他。”與別的畫家不同的是,劉老師還堅持憑記憶作畫,他說,單薄的照片無法展示人物最生動的特點,遠遠不及真人來的實在。
劉老在意筆寫實人物畫上的成就是不可忽視的。儘管他已經“消失”30年,可他對於中國美術界的影響很大。1983年用寫意手法為時任舊金山市長畫出了與真人幾乎一模一樣的肖像畫,當時的上海美術界無人能做到,最終找上了劉老,而劉老也確實眾望所歸。到如今,作為一個不是享譽全球的藝術家,劉老卻能在中國美術館圓廳舉辦個人畫展。就現在仍在世的畫家而言,沒有幾位能在圓廳舉辦大型個人畫展。
“一開始以為幾年就行了,我也不知道最後弄了三十年,弄了一輩子。”
劉老提起三十年前的決定,淺笑中才慢慢將話吐出,“我是一個畫家嘛,我一直在追求,和一般的畫家有一點不一樣,我想達到那個高度,就必須排除任何干擾,不受任何誘惑。”從人前退到人後,劉老卻在這退後中走到了畫布前。當初的劉老感受到了中國人物畫的缺失,可戀家的他拒絕了國畫大家方增生指明讓他留在身邊繼續深造的請求。用微薄的教師工資解決了溫飽,不奢望更多的劉老覺得生活已經提供了足夠的條件讓他追求藝術。家庭的理解也給劉老免去了許多後顧之憂,“我的女兒也沒有過分的要求,所以促使我這樣做下去。”三十年前的種種不易都在劉老的堅持下敗下陣來,“弄到現在,我發覺我對藝術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我看著劉老,他身後是他畫的小女孩。那一刻只有他和他身後的畫,或許在他心裡,畫也如這一幕一般一直都是他背後的支持,都是他這三十多年丹青之路身後的支柱。
關於隱退于蘇州小弄堂中,劉老還有一個原因。他認為“畫畫的成本這麼低,卻和名利靠得這麼近,一支筆,一張紙就已經足夠。”劉老拒絕同流合污。拒絕世俗爭鬥,這或許與當時的美術界有些許衝突,劉老只能隻身退出。為了錢而作畫,想必劉老定是百般不願,否則不會一離開就是三十年。
“我就希望有朝一天能用中國畫的表現手法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來。”
劉老是重要的畫家,他的意筆寫實畫法影響著當代美術界;劉老不是著名的畫家,他早已隱退三十年,無謂名與利;四十年前面對中國人物畫的缺失,他願意出一己之力;三十年前面對名利場上的權欲爭鬥,他拒絕同流合污;現在,他帶著他的畫走向大眾,他更希望的是走向世界。他說:“最後我的成果不是我一個人享受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社會上來。”
話音未落,這位“非著名”的畫家抬頭望著他的畫,我和他畫裡的人都望著他。近山近水人家,帶煙帶雨桑麻,時酒時棋木榻。一犁一耙,自耕自種生涯,或許這就是劉老三十年來的丹青生活吧,因為劉老有的也僅僅是一紙一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