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三四月間進入敏感期,那敏感的是經濟是否滑落,又落下了多少。當十六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經濟成長數據之後,中國經濟實際上已經「脫敏」,也就是說,經濟增速掉的究竟是零點幾個百分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二季了。
中國經濟的首季,當然有一年之首的開局意義,但其實在實戰中,中國經濟的第二季更為重要。其間有兩個特別之處,都跟三月有關。一個特別之處,在於中國經濟雖然以財政年度結算,是一月至十二月,但以政策的調整和執行,一年的開始其實是在四月。那是因為每年三月開人大會議,財政預算報告,要在這個會上批準,國務院總理的工作報告,以及報告中提出新年度工作任務,準確地說是在第二季完全推開。
再一個特別之處,也跟三月,跟三月的人大會議有關,那就是過去近二十年來,都是每年三月人大會議之後,有了新政策,要實施新的宏觀調控。今年不大張旗鼓地提宏觀調控了,但經濟政策是收是放,還是在四月開始展現。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經濟的一年四季中,通常第二季是奮戰之後,第三季就只是平順發展,第四季則是拼命趕超計劃而已了。
因此,現在對第二季要特別關注,現在有人認為,第二季不僅是中國經濟的信心恢復之季,在「微刺激」之下,還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微升之季,也就是有人說的「微增長」狀態。
在「微刺激」和「穩增長」這些傳統概念之外,對今年中國經濟第二季,還應有個「且戰且進」的觀察。這「且戰且進」的「戰」,就是改革。李克強一定會推改革,而現階段推的改革,一定會選那些有助經濟增長「紅利」的。
《北京觀察》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