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召集人林煥光日前叫梁振英「深切檢討」,但只做了一天英雄,翌日便在建制派壓力下「歸隊」,澄清自己要求檢討的只是免費電視發牌程序,並非針對梁個人。
林當初是這麼說的:「我期望行政長官能盡快就着整個發牌事件、整個過程,作一個很深切的檢討,以免日後政府的決策再與市民期望出現如此大的落差。」
程序是制度、規則,而所謂「整個發牌事件、整個過程」,按常理了解,應該不止程序,還包括在程序內外影響決策的人與事等變項。程序是死的,其他變項是活的,假使程序不變,其他變項有異,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梁振英的拿手好戲,就是每次東窗事發都拿程序做檔箭牌,這次亦不例外,於是林煥光將「整個發牌事件、整個過程」窄化為程序,梁振英也呼籲大家不要「過份解讀」,他說林只要求檢討過程,「而過程即程序的一部分」。
梁的語言偽術果真登峰造極,因為事實上程序才是過程的一部分,現在他一句話,便將「全部」與「部分」的關係完全顛倒。梁強調:「程序已按制度、法律辦事」,所以照他的說法,根本連程序都不用檢討了。
其實不待檢討決策過程,從這次林煥光由英雄變狗熊的經歷,已可知行會發生了什麼事。像林這類所謂「政圈清流」,即使在行會發表的意見與「梁粉」及建制派有別,但基於人情、壓力、面子或其他不為人知因素,相信他很容易就會被「河蟹」,變成集體贊同特首決定的一員,與這次戲劇性的變化一樣。如果沒有這次風波,外間還以為林是行會中為民請命的清流,這事後人們才醒悟,林只不過是梁振英的一尊政治花瓶而已。
《香港評說》 馬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