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土地問題
擁有九百呎的空間,是不少港人的夢想,但對藝術家Reed來說,他每一天都在面對「土地問題」。恆常的空間問題為Reed帶來一定的煩惱和工作量,因為在過去八年,陶室早已被填滿,但作品和材料卻在源源不斷地增加。Reed要構思空間規劃,按功能和安全性放置器材物件等等,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機。
展覽上的深刻對話
除了教班,Reed會做一些雕塑類的藝術品,以間接方式表達他對社會議題的看法。在一次個人展覽中,有位男士兩次到來只為見Reed一面,親身表達他有多喜歡Reed的作品。Reed補充道,在展覽上巧遇知音的情況不多,會來兩次的人已經很少,這位男士還要主動討論作品,算是罕有。
跳步學生 欲速則不達
大部分人學習陶藝的時候,都期望可以立刻拉胚,但Reed表示,通常經過短暫的練習,這些學生就會放棄;間中有人會繼續,因為他們理解到,創作本身就是困難、具挑戰性的。Reed坦白地說,要透過拉胚塑造一個正常形狀,是十分困難的,不能強求在一至兩堂內完成。但其實只要持之以恆、多花時間練習就可以成功。
失敗乃人之常情
拍攝當天,學陶藝逾十年的Reed早已到達工作室,練習拉胚預備拍攝。他笑言自己已習慣失敗,例如在陶藝創作中,不論是拉胚期間,還是烘乾、燒製、上釉的過程,都有可能失敗,人力始終無法完全控制各種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我們在可操作的範圍內竭盡全力,其他事情就交給大自然,正如有時候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只能逆來順受。
採訪後記
記者比較喜歡稱呼Reed作鄭Sir,感覺比較親切。回想首次走到自得窰工作室前,可是門口由一條黄色鎖鏈攔住,感覺是「與外界隔絕」的意思。記者在三樓徘徊良久,突然看到鄭Sir解開鎖鏈,便立刻飛奔上前提出拍攝的要求。鄭Sir看似嚴肅,卻有一顆溫暖的心,帶記者參觀工作室後,緩緩問道:「你感覺如何?」不論是聊天,還是工作室Instagram上發布的動態,總有他打理工作間的心得,即使普通如工具角落,都是經反覆考慮而設的。陶藝與工作間的佈置看似易如反掌,卻仍能讓人在鑽研十年、二十年之後有新的發現,試問這樣一門學問又怎麼會讓人覺得沉悶呢?
| 介紹番‧陶藝家Reed |
Reed原本從事出版行業,在機緣巧合下接觸陶藝,看似平凡反覆的技術,蘊含難以想像的困難和挑戰,因此吸引到Reed中途出家,師承著名陶藝家陳錦成,並於2008年進駐JCCAC,一腳踢包辦工作室所有工作。今年是自得窰工作室成立十週年,Reed正在籌備不同的展覽和合作項目,樂在其中。
| 介紹番‧自得窰工作室 |
自得窰工作室於1996年由陳錦成先生成立,以推廣陶藝為目的。第二間工作室在2008年落戶於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自得窰石硤尾工作室
陶藝工作坊時間
星期三 7:00pm-9:30pm
星期四 7:00pm-9:30pm
星期五 7:00pm-9:30pm
星期六 11:30am-2:00pm ; 2:30pm-5:00pm
查詢電話/Whatsapp 97780300 (Reed Cheng)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3室
Instagram: 自得窰工作室
更多時事文化資訊請點擊新傳網!
➜➜➜ 重溫上一集 【1FUN鐘】做個靚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