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4月11日至25日舉行,除了此前介紹過的《Out 1》之外,還有數十部好電影即將開始輪番展映。小編在開票當天(3月17日)已購入三十餘場門票。(對於觀看任一場次僅需28元的同學們,小編只想揮淚說一句:好好珍惜!)讓我們來看看本屆電影節將為我們搜羅呈現哪些佳作。
影迷必修課:
1. 《潛行者》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蘇聯 1979 163分鐘
堪稱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改編自斯特魯伽茨基兄弟(Arkady Strugatsky, Boris Strugatsky)的小說《路邊野餐》。本片無論在敘事、運鏡還是色調上,都比塔可夫斯基先前改編自斯坦尼斯瓦夫萊姆(Stanisław Lem)同名作品的《索拉里斯星》更加晦澀,直指人類存活的終極價值。
經驗豐富的「嚮導」(潛行者)帶領尋找寫作靈感的「作家」和探求宇宙真相的物理學「教授」,闖入已被政府查禁的「區域」,在危機四伏的廢墟瓦礫間穿行,迂迴前往可感應人類思緒的「房間」,外界盛傳那地方能幫助涉足其中的人實現內心最隱秘的願望。但據說前任「嚮導」曾為使兄弟復活而步入「房間」,卻僅僅獲得大筆天降橫財,因此痛疚自殺。三人各有所慮,歷盡艱險來到目的地,面對空曠的「房間」,他們始終無法再向前邁出一步,甚至因為「教授」透露出的真實意圖而爭執打鬥,神蹟逐漸開始向三人以及「嚮導」的妻女顯現。
2. 《殘影》 安卓依華意達 波蘭 2016 99分鐘 中文字幕
在去年香港電影資料館為其籌辦九十歲生涯回顧展期間,波蘭電影國師華意達猝然辭世,《殘影》這部動人的傳記片成了他的遺作。影片講述先鋒派畫家史特斯明史奇(Władysław Strzemiński)在史太林主義衝擊之下被迫害致死的悲慘遭遇,博古斯瓦夫林達(Bogusław Linda,小編非常欣賞的波蘭演員)飾演男主角,他曾主演奇斯洛夫斯基的《盲打誤撞》與茹瓦夫斯基的《女薩滿》。
和布烈遜一樣,華意達本人也是學習繪畫出身,他善於在創作中融入繪畫的構圖技巧,以此在敘事片體系內豐富電影的審美意義。華意達向來關注波蘭民族品格的形塑,既改編文學著作,借《丹頓》、《應許之地》等歷史作品在「自由」、「革命」、「資本」以及其他概念的舊址展開再挖掘,開啟觀念解釋的嶄新面向,同時又始終保持著投身社會運動的姿態,以不落窠臼、不乏詩意的表達回應著諸多當代議題。
3. 《出獄的女人》 拉夫狄亞茲 菲律賓 2016 226分鐘 中文字幕
拉夫狄亞茲近年獲獎不斷,繼《來自從前》、《革命英雄安眠曲》之後,他在去年又受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啟發創作出這個女性復仇故事,藉此奪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小編初識拉夫狄亞茲是在數年前觀看《蝴蝶沒有記憶》,當時雖喜見導演拍出了一部探討文化和代際衝突、開解電影與人心對過去的執念的優秀短片,但在他眾多動輒六七小時的長片面前,難免仍然感到疑惑:為何他如此偏愛黑白影像、固定機位、段落鏡頭?用讓人望而卻步的超長篇幅去述說並不十分複雜的故事,究竟是否必要?
後來在網上讀到幾篇拉夫狄亞茲專題採訪,瞬間對他大為改觀。我們畢竟對位於東南方海面、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千島之國所知甚少,未能把握這位導演清醒的創作自覺。拉夫狄亞茲的電影意在展現菲律賓人(尤其是鄉村閒散漁民)原生的時間經驗如何塑造主體活動,在其中蟄伏的各種動機復又以何種方式支撐起時間的綿延。這種時間不是被鐘錶計量化的機械時間,而是可用「幾里路」等空間概念加以轉化的有機時間,孑然獨立於一味求快的現代效率社會之外。拉夫狄亞茲試圖用當地性的時間經驗來改變普遍流行於世的即來即走的觀影方式,電影影像從此彷彿展館內的藝術裝置:你出門吃茶點,在街角轉一圈回來,它依然能以非情節的方式向你敞開。這也為我們改變觀看世界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他的作品絕不可用荷里活電影的時長標準來衡量,未經理解便橫加指責的人,其實早已抱持著殖民主義的立場而不自知。眾多當代藝術的蛻變史往往與民族的解殖史相勾連,進而迫使受眾重新審視雖必不可少卻頗成問題的「民族-國家」的知行框架,在這個意義上,拉夫狄亞茲用以作史詩敘述的數碼影像充當著菲律賓乃至第三世界思想的「解放神學」。
4. 《恐怖份子》 楊德昌 台灣 1986 109分鐘 中文字幕
一則經濟騰飛期的都市寓言(視頻頁面附有劇情簡介)。在這部作品中,楊德昌依舊用阡陌縱橫的敘事來推演人際關係的分崩離析,刻畫人人身處其中卻無人以之為依歸的異化社會。「後現代之光」籠罩著台北(詹明信《重繪台北地圖》),眾人在迷宮般的城市空間中被放逐,生活無功而返。對現代性作猛烈批判之際,楊德昌不止一次憂心地指出:「我們深植於彼此內心的炸彈仍在嘀嗒作響。」而在聲畫層次上,楊德昌同樣通過殊異的風格化進路,渲染出這種安身立命的危機感:儒家傳統在當代東亞社會的失落「已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中製造出駭人的焦慮」。
楊德昌在華語地區極負盛名,估計本次電影節的逝世十周年回顧展各場次門票也已售罄了吧。楊德昌無疑很有才智,三十四歲才回台北轉行拍電影的經歷也確實鼓舞人心,但他的作品在各種「機關」的設置上總是透著一股生硬的聰明氣,這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但總的來說,楊德昌的作品仍然不失為電影入門的好選擇。
影片的詳細介紹在此告一段落了。說來說去,恐怕仍需回答一個問題:如果電影已被如此這般地包裝成一門學問,娛樂性大打折扣,我們為什麼還要看這些影片?
85後導演畢贛在讀大學時無意中接觸到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雖然該片評價極高,但由於從小受荷里活單調美學的灌輸,他覺得影片非常糟糕,看一眼就感到自己完全被騙了。因為想將導演狠狠批評一番,他每天看一小段,堅持把《潛行者》看完,結果某種不對勁的、難以言喻的感覺自此在他心中揮之不去。為了與這種感覺對話,與塔可夫斯基、侯孝賢的作品對話,畢贛自得其樂地在電影藝術的道路上摸索,最終拍出首部長片《路邊野餐》,於2015年瑞士羅迦諾影展獲得最佳新導演獎。
這或許能夠說明,無論初始觀感如何,真正活過的當代人在人生某一階段驀然回首,必定會發覺名副其實的文藝傑作對於人的心智成熟與生命體知大有裨益。「我們的存在不過是一道短暫的光縫,夾在兩片黑暗的永恆中間。」而這便是作為某種契機的光影藝術的意義之所在。
其他值得一看(或目測值得一看)的影片:
經典修復
1.《Out 1: 請勿碰我》(《勾魂十三》) 積葵利維特 法國 1971
詳見:【影片紹介】Out 1:通往電影之外的航程
2.《三生記》 弗烈茲朗 德國 1921
深受表現主義影響的早期默片,片中盡是奇思妙想與技術奇觀,引領布紐爾走上導演之路。
3.《七俠四義》 黑澤明 日本 1954
劍戟時代劇的巔峰之作,三十萬格膠片逐一4K數碼修復,故事恢弘細膩兼具,攝影與剪輯技巧高超,觀賞過程酣暢淋漓。
4.《低度發展的回憶》 古巴 1968
法國新浪潮手法拍古巴資產階級風流情事,紀錄影像還原時代氛圍,成就一部影史經典。
5.《木屐樹》 艾曼諾奧米 意大利 1978
展現十九世紀意大利山村生活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優美動人,獲1978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
羅拔布烈遜經典修復
布烈遜是極簡主義大師,曾撰寫《電影書寫札記》以闡明高妙的電影理念,其作品多數起用非專業演員,將虛假表演的要素壓縮到最低限度,同時善用特寫,尤其精於捕捉人類前肢運動的姿態,觀者從中幾可瞥見有情眾生的苦難根源。
電影節發燒友5-7月節目將放映十一部布烈遜作品,而本次電影節將提前放映四部,其中《死囚逃生記》、《扒手》為黑白片,《溫柔女子》、《錢》為彩色片。
6.《死囚逃生記》 法國 1956
7.《扒手》 法國 1959
8.《溫柔女子》 法國 1969
9.《錢》 法國 1983
邁克迪里安三顆遺珠
10.《浮生暫借夢》 菲律賓 1977
11.《走粉瘋情畫》 菲律賓 1980
12.《愛比仇更深》 菲律賓 1985
東歐電影
13.《夢鹿情緣》 匈牙利 2017
安怡迪伊迪高(Enyedi Ildikó)時隔多年的新作,冷酷異境的一曲戀歌,延續超現實主義思路,祈喚詩情畫意入影來,一舉奪得柏林國際影展金熊獎。安怡迪伊迪高的代表作是《我的二十世紀》(1989),她本人將在4月20日出席大師班映後談。
14.《獵肉者鄙》 波蘭 2017
安妮茜嘉賀蘭新作,描繪人與自然的野性互動,是一篇極具挑釁意味的非人主義(inhumanism)宣言,獲柏林國際影展艾佛鮑華銀熊獎。安妮茜嘉賀蘭曾擔任贊祿西、華意達的助理導演,從此展開職業生涯,因作品涉及政治議題,在波蘭戒嚴後長期無法回國,活躍於國際影壇,後轉向主流電影與美劇製作,本次電影節她也會在4月23日出席大師班映後談。
15.《盲目的邪惡》 波蘭 2016
利薩布嘉斯基新作,《冷對千夫指》面世將近三十年,他仍舊悲觀地凝視著波蘭歷史的深淵。
16.《最後的藝術家庭》 波蘭 2016
傳記片,文藝家庭的陰鬱悲喜劇,本片助柏林影帝安卓依瑟韦林再獲羅迦諾影展最佳男演員獎。
17.《畢作虧心事》 羅馬尼亞 2016
基里斯汀穆基在因《4月3周2天》、《非常教慾》蜚聲影壇之後,憑本片再奪康城最佳導演獎。
18.《耐人尋味的追悼晚餐》 羅馬尼亞 2016
導演基斯蒂培訏與基里斯汀穆基同為羅馬尼亞新浪潮領軍人物,調度上乘,可惜高度自然主義的風格與文化隔閡為觀眾親近本片增添了難度。
19.《牛奶佬魔幻戀曲》 塞爾維亞 2016
艾米爾庫斯圖里卡新作,遍布生猛意象,不改荒誕張狂。
西歐電影
20.《路易十四的最後時刻》 法國 2016
阿爾拔塞拉作品,尚彼亞里奧飾演太陽王,服裝、佈光、攝影樣樣考究,讓人屏息凝神的死亡觀照。
21.《顯影亡靈》 法國 2016
日本驚悚片導演黑澤清首次與法國班底合作拍攝,「愛與死的幽靈學」。
22. 《狩獵天堂》 奧地利 2016
尤里塞德(《天堂三部曲》)執導的紀錄片,畫面工整,冷峻且具震懾力。
東南亞、拉丁美洲電影
23. 《羅剎媽媽》 菲律賓 2016
布里揚文杜沙作品,紀實化的貧民故事稍顯單薄,獲康城最佳女演員獎。
24. 《無盡詩篇》 智利 2016
阿歷恩曹佐杜洛斯基新作,自傳性質的詩興放縱,癲狂而迷幻。
紀錄片
25.《新世紀大海漫遊》 西班牙 2015
26.《市街風景:對話篇》 德國 2017
27.《市街風景:建築篇》 德國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