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離不開政治,政治又影響山遊。特首林鄭月娥本月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收回三個位於市區並適合用作高密度公營房屋發展的寮屋區用地,當中發展規模最大的是茶果嶺村,預計可提供3300個公營房屋單位。
一言驚醒下,回憶兩年前由山友帶領,翻過藍田港鐵站的小山丘,抵達茶果嶺村的後山,誠心走訪一座特別古墓。古墓三層高,由磚頭砌成塔狀,沿石級登頂可見墳頭。友人推介翻閱陳天權於《大公網》的文章,指墓碑隱約認出「福德公之墓」五個字。
文章介紹,按客家人的習慣,如果開墾或建屋時發現遺骨,會另行立墓安葬,不知其名便會泛稱「福德公」,每年拜祭祈求庇佑。文中提及茶果嶺村長邱東表示,該墓由他的太公,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建造,屬風水墳,名叫「絲線吊金鐘」。誠然,墳頭景觀開揚,能隔岸飽覽港島景色。
此行發現墳墓留有地政總署土地徵用組,在2016年9月30日最新發出的通知,指墓地已納入擬議發展計劃的土地需求範圍,負責人須在指定日期前自行安排遷移,否則當局會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展開遷移程序。
十九世紀的茶果嶺,曾是一個石礦場,因山形似茶粿故有其名。時至二十世紀,被發現有優質的高嶺土,客家村民由打石轉為燒製陶瓷。廿一世紀,高樓大廈逼近,一代港人歷史又何以傳承?
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線:藍田站 — 古墓 — 茶果嶺村
交通:茶果嶺村
小巴 23B 觀塘市中心 / 23C 油塘港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