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編輯推介觀點

【教學隨筆】記者愛張家朗可以嗎?(宋淑慧)

採訪不是示愛

採訪也不是表態

採訪更不是發表評論

和家人看張家朗奪金後接受現場記者採訪,就忍不住很生氣說:這些問題會問到好料嗎?還有記者一直表白:你是香港之光⋯⋯如何如何,這是忘了自己的工作和專業吧!

筆者提供網上新聞截圖

幾時和同學分享採訪工作都説,既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又要留意和受訪者必須保持適當距離,否則稱兄道弟變自己人時,能不感情用事,能擺事實作客觀報道嗎?因個人喜惡,太投入,甚至告訴對方我喜歡你,你為港人爭光⋯⋯這是在採訪嗎?

記者精於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穫,問出更精彩的內容作報道,反之亦然,若加上被訪者較內向,記者更要多提多問,才有機會增添內容,以張家朗奪金新聞而言,這是可提早作出準備的,賽事失敗或成功都有可能,記者應兩手準備,把兩方面的問題都擬好,牢牢把握機會提問,而非隨機應變,到時再講,零準備這千載難逢機遇,錯過這一輩子也難忘的表現採訪技巧時機,及後懊惱一世這太可惜了吧!

問題準備得越多越好,因為媒體爭先恐後發問,隨時會被掏空,記者要小心留意各同行問題,想一想有沒有什麼遺漏可補充?內容是否已滿足公眾想知道的?簡單直接提問如:成功或失敗感受、心得體會,賽事進行時的心理狀態,賽事難易程度,滿意自己的發揮,對手表現如何,這都是過去式或現在完成式的提問內容,也可以問問將來式,如:達至人生顛峰後有什麼計劃?劍擊這運動可以如何在香港更上一層樓?人生規劃如何⋯⋯等等?

相信派到現場的記者應對他作了不少背景資料收集和研究,為什麼現場發揮會如此?看即場直播採訪確實好失望!請記住那一刻你是記者不是粉絲!

宋淑慧
資深傳媒人

(新傳網資料圖片:張家朗奪金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