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一個「宋大姐」集結「老總房」以經驗啓發學子之欄目。
今天五四。
請Y4同學寫短評一篇
範圍:香港需要五四一樣的新文化運動?由林鄭不答無聊問題談起
內容:針對林鄭事件+今天五四,兩者結合有何啓示、有何意義,發表獨立成篇的簡短評論,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
同學作品如下:
黎蕙珊:林鄭的無聊
近日,何謂香港人的母語掀起一輪爭論。被問及何謂母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竟稱「唔答無聊問題」。林鄭母親和林鄭均生於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也承認自己的母語是粵語,何謂母語實不難回答。但是林鄭卻不敢正面回應問題,或許是怕得罪「阿爺」。
今天是五月四日,99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以”內除國賊,外爭主權”為口號。今天我們說「除國賊、爭主權」或會換來另一場有關「港獨」的爭論,但今時今日的香港的確需要五四一樣的新文化運動,來一場鼓勵思考的思想革命。
香港的教育制度常常為人詬病,缺乏培養批判思考,只流於背誦定律,欠缺理解背後的意義。就如小學生被逼每天上不同的課程,他們不明白學習的原因,只知道父母要我如此如此。學生只接受學科知識,卻缺乏抗逆能力,不懂得思考人生意義,換來的是每年學生抑鬱、尋死個案的數字上升。即使中學通識教育着重的批判性思維,最後亦只流於背誦概念詞,應付考試的層面,欠缺思考時事議題背後帶出的價值,鼓勵學生參與、發聲。在大學方面,吃香的課程永遠是專業技術學科,以畢業後薪水作最重要考慮,反而培訓思想、修養的哲學、歷史、語文科卻淪為「水泡」學科。教育制度沒有鼓勵我們思考,反而教導我們墨守成規,順服傳統秩序就能平步青雲,綁架了人本身擁有的良知、思維、意見,灌輸了錯誤的價值。
「用太疑惑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只是浪費時間。」
「我們要向前走,不要裹足不前,爭論不休。」
林鄭的回答到底是真的認為問題無聊,抑或答案破壞了她對中央的順服,影響了她的仕途?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教育制度的失敗是培育了要求大家不要批判思考,不要為關心的議題討論的特首。看來,香港的確需要新文化運動,來一場思想革命。
熊美芝:語言教育豈能硬推? 香港毋須搞新文化運動
99年前的今天,中國爆發了一場反舊傳統、舊倫理、舊文化的愛國運動,並成功普及白話文,是文學界的一大建樹。近日,敎育局仿佛想再搞一場「新文化運動」,令社會就本港母語問題的爭拗愈演愈烈,筆者想借用特首林鄭月娥一句「無聊」,罵一罵局長。
被問本港的母語是什麼,林鄭月娥稱是「無聊問題」,筆者表示不能同意更多,因為粵語作為我們的母語不應有任何爭議。但最無聊的必數教育局,無緣無故刊登認為香港母語不是粵語的文章,而作者卻非本港權威學者,也不是有國際地位的母語專家,隨隨便便說一句「粵語不是母語」,這不是無風作浪又是什麼?
難道教育局想仿效前人,再搞一次新文化運動,推翻「舊傳統、舊文化」?筆者在此要提醒局長,當年民間已流通白話文,惟文學創作卻局限於文言文,故此出現陳獨秀、胡適等人牽頭,提出文學改革。當時運動之所以能夠促成,皆因社會氣候存有「疑古」心態,皆因他們不滿現狀,想改變、想突破。反觀現今香港,幾乎所有香港人都在說粵語,有誰想改變嗎?又能夠改變嗎?
追溯歷史,港府自90年代末期起便以粵語為母語教學,當年雖有人反對,卻無人質疑香港母語不是粵語。就連經歷英國百年殖民時期,粵語仍屹立不倒。教育局這「新文化運動」搞得無道理啊!
再者,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雖提倡用白話文創作,卻沒有摒棄傳統,時至今天,學生仍需學習文言文,文學作品中夾雜古文更顯作者的文學素養。
歷史需要傳承,要做到傳承便要保留。教育不能單憑政策高壓去做,只一味否定粵語,或強行推行普教中,這種想法對香港語文教育毫無益處。林鄭月娥的「無聊」應該用來罵一罵她的下屬們。
李峻逸:被毆打的五四官員
九⼗九年前的今天,⼀群愛國學⽣發起了「五四運動」,誓要「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令中國⾃強起來。隨之⽽來的是⼀場「⽩話⽂運動」,提倡廢除⽂⾔,要「我⼿寫我⼼」,以⽩話⽂入⽂。⾃此,⼝語和書⾯語仿如對立,演變成⼀場零和遊戲,南⽅粵語便成為了賽局中受害者。
南⽅粵語,即廣府話,可兼容不同語體,不但⼝講或⼿寫也不⾒奇怪,即使是「廣東歌」,也可⾒到不少書⾯語的⾜跡。廣東歌之神歌⼿許冠傑的《天才⽩癡夢》:「醉翁他朝醒覺 是否跨鳳乘⿓」;廣東歌詞聖林夕的《陀⾶輪》:「過去⼗⼋歲 沒戴錶不過有時間」。雖是廣東歌,但不會純以粵語填寫,不會排他。
再講歷史,香港曾流⾏⼀種「三及第」⽂體,更是夾雜⽂⾔、⽩話⽂和粵語。已故著名填詞⼈⿈霑的名作《獅⼦⼭下》:「同處海⾓天邊 擕⼿踏平崎嶇 我哋⼤家 ⽤艱苦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是⼀例。
在他的博⼠論⽂《粵語流⾏曲的發展與興衰》解釋:「三及第⽂體,令再起的粵語流⾏曲通俗之餘,避免了過份低俗。有些太⼝語化⽽不合⽩話⽂⽂法的字眼,索性不⽤。」可⾒粵語之妙,是真正我⼿寫我⼼的表現。
如今粵語⼜被擺上豬⾁枱,成為了加害對象。這不但是扼殺⼀種語⾔,更是在整個語系在應⽤上的多樣性。這不⽌是⺟語與否的問題,⽽是整個中華⺠族的問題,牽涉到中⽂本⾝,是絕不無聊的問題呀。假若是五四運動期間,倡議打壓中⽂的官員,該被學⽣當作內賊,捉去毆打⼀番了。
歷史是多麼的有趣呀!
黃永佳:林鄭答不出「無聊」的問題
特首林鄭月娥昨被議員問及「什麼是母語?」時,她既答不清問題,又指問題無聊。
「什麼是母語?」,對於港人來說這問題的答案必定是廣東話(粵語),根據統計處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9號報告書》,當中指出約九成6至65歲的受訪者指母語是廣東話,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亦於昨日指出「我母語就係粵語」。「什麼是母語?」,這個簡單的問題竟然難倒我們的特首?太不可思議了!
對於這問題是否無聊,筆者就回想99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了「五四運動」(即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及新文化運動),運動當中一個重點改革便是文學。胡適等知識人士希望大眾可從封建思想走出來,提倡以白話文字來代替文言文字作書寫,認為傳統文學為「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及「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在他們推動下,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使用於文學上,亦改變了許多青年對傳統文化思想的看法,影響至今。
從「五四運動」來看,文字並非一個無聊的問題,它其實可以引起大大小小的問題及運動,它亦可以代表一個傳統、一個思想、一個文化、一群人,語言其實亦是如此,從政者必須明白這個道理,借古鑑今。不然的話,歷史只會再次重現,但或許這次是由扔棄傳統變為守護傳統。
英國作家勃特勒曾說:「與無聊的人相比,自己造成無聊的更該蔑視。」比起問這「無聊」問題的議員,或許政府應蔑視自己所造成的無聊。
★宋淑慧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
前《星島日報》、《星島晚報》總編輯➜➜ 80.90後角度睇新聞諗生活 ,點擊新傳網!
➜➜➜ 重溫! 劉德華獲樹仁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