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一個「宋大姐」集結「老總房」以經驗啓發學子之欄目。
台灣著名文學家余光中去年十二月十四日逝世。
那個周末去了高雄跑去中山大學憑弔被校方視為「鎮校之寶」的余老。在圖書館看他的展覽…………..很豐富很精彩,但詩人不在、哲人遠逝,留下串串哀思。
暑假快來了,同學去高雄遊覽的話,去西子灣看日落,不妨順道到此大學圖書館參觀,只要持護照登記,就可以入場瀏覽所有珍藏………….先介紹一些藏品:
一、香港中文大學聘書
展品令香港人最感興趣該是一九七四年六月由中大發給余老的聘書,連月薪多少、何時攜妻女到任,也寫得清清楚楚,而來香港教育後輩同時是他文學創作另一里程碑…………也因為這一篇章令香港、令沙田、令吐露港、令八仙嶺出現在文學家筆下,詩情畫意浪漫動人。
喜歡文學者均認識余在香港定居的十一年間,有不少詩歌及散文問世,如詩集《白玉苦瓜》和散文集《沙田山居》等,自己曾經大力推薦同學去閱讀,因為寫作要進步,看書不可少,做記者常有機會寫特稿,寫山寫水不妨參考余光中這些作品,學習詩人無止境的創意,如:「海是碧湛湛的一灣,山是青鬱鬱的連環。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裊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了。」也學習大作家如何利用修辭手法營造意境………….
余老去世,他的朋友均引述他講過「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這情人份量也不輕,看中大聘書完好無缺地保存至今可見一斑。
二、手稿
余光中特藏室內很多詩人的手稿,方方正正、一筆一劃,玲瓏有致,忍不住一字一句地咀嚼…………
看稿如看人,你不難體會余先生嘔心瀝血地創作,謄寫作品字字用心…………這都是同學該學習的態度——創作非兒戲。
香港名作家胡燕青在悼念余老的文章中寫道:還記得當時先生桌子上放了一疊中大學生的作業,作業上有紅色的筆跡,那是光中先生的親筆批改。我看着那些筆觸,驚呆了。我讀書十幾年,從未遇上過一個這麼認真的老師──他的中文字一點不潦草,整齊清晰之外,連微小的語文錯誤都細細糾正了,這樣批改一個作業要花上多少時間啊,何況是論文?
從胡的描述可見,改學生作業如此,難怪改個人創作更徹底了。改過的作品似攤開傷口流洩出血絲…………. 看到我目瞪口呆。
三、書
特藏室內擺放很多和余老相關的書。
他翻譯的《梵谷傳》、多年來的作品、和余老同事過的黃維樑致贈的《壯麗:余光中論》…………
黃曾評論余光中各方面的文學成就,讚譽他有璀璨的「五采筆」,這段話可以概括余光中的文學成果。「以紫色筆寫詩,風格屢變,技巧多姿;金色筆寫散文,氣魄雄奇,色彩燦麗;黑色筆寫評論,褒貶有據,公正無私;紅色筆編輯,選文有標準;藍色筆翻譯,信實且忠貞」。
正如黃先生說:余光中是 20 世紀中國詩文雙壁的大作家,同學要學習他那獨具魅力的語言和優美卓絕的文字,想從中體會作者藉詩文表現出豐富多姿的感情,焉能不看他的書!
香江才子陶傑形容余的《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散文集,讀者可以欣賞到余光中掌握文字的功力,以及細緻入微的觀察力,還有將中國文言及語體文兩相結合的高度能力。現代文學當中,沒有幾本能讓他每隔一段日子便有興趣再次重閱,《記》書正是這異數之一。 余光中數十年來作品量多質優,影響深遠。同學勿錯過了!
「余光中特藏室」在中山大學圖書大樓3樓,陳列詩人豐富多元的作品,校方並推出余光中數位文學館 http://dayu.lis.nsysu.edu.tw/plan.php。特藏室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9點至下午5時,洽詢電話07-5252000轉2460。
★宋淑慧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
前《星島日報》、《星島晚報》總編輯➜➜ 80.90後角度睇新聞諗生活 ,點擊新傳網!
➜➜➜ 重溫! 劉德華獲樹仁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