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請教資深山友一些山頭名字,有時候,一個山頭,從不同角度看已經大不同,獅子山、望夫石、飛鵝山,有「地標」當然易認,但其貌不揚又少行的山,例如西南大嶼的大磡森、靈會山,真的很難搞。
認山頭,今次不如去將軍澳試試。先由坑口港鐵站出發,去鴨仔山。鴨仔山只有百多米高,有說因山形像鴨仔而得名,但隨着新市鎮發展,鴨頭和鴨頸都已平整難辨。「鴨仔」名字可算是噱頭,其內涵更值得細究。

翻查資料,原來鴨仔山早在八十年代末,已有市民自發開拓成為「城市邊緣公園」。時至今天,走在鴨仔山之路,看到的避雨亭、小花園等設施,皆由晨運客就地取材、廢物循環再用而製,這個老少咸宜的休憩用地,還有一種共建社區的溫馨。
2015年,理工大學有「鴨仔山山友」相片展覽,據報當年有一名65歲的山友,指有些長者嫌老人中心沉悶,愛行鴨仔山,因那是「老人家調理健康的地方」。既然長者都會自發運動,同時又可增加社區歸屬感,政府可以做甚麼呢?傳媒報道,2006年開始,政府指山上設施屬僭建物,開始拆卸自建的避雨亭。雖然當局隨後都有增建避雨亭,但有部分細節不合山友心水,例如頂蓋太高未能擋雨。
由鴨仔山去鷓鴣山,一路上皆有山友自設物資。
一直前往鷓鴣山的路上,都有不少集思廣益的自製設施,如果區議會能夠提供更多幫助,「鴨仔山發展模式」,複製在本港其他社區,或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鷓鴣山上
話說回來,今次路程,走過鴨仔山、少女峰,之後就到較高的鷓鴣山。鷓鴣山哪方似鷓鴣,留待大家細究。只知道從這裡遠眺西貢海、橋咀洲,共享怡人景色才重要。之後落山往壁屋監獄後方的尖風山和葵坳山,雜草叢生,容易迷途,宜有熟路之人帶隊。
尖風山上
尖風山又名Hebe Hill,即聯想起台灣女子組合S.H.E成員Hebe (田馥甄)。再找資料,原來Hebe這名字屬古希臘神話中負責司掌青春的女神。事實上,Hebe Hill的確景色養眼,望向西貢海,右方有鷓鴣山倚傍,左方更可遠眺尖尖醒目的馬鞍山。
軍事遺跡
路上除了有好風景,亦有低調的軍事設施如機槍堡,這跟昔日英軍抗日而設的醉酒灣防線有關係嗎?
此行以西貢蠔涌作為終點,途經大藍湖,又想起描述尋找心靈的港產電影《大藍湖》,執導的曾翠珊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獎。(完)
地圖:https://www.trailwatch.hk/?t=activities&aid=253607
路線:坑口 > 鴨仔山 > 少女峰 > 鷓鴣山 > 尖風山 > 葵坳山 > 蠔涌
HKD網頁 https://www.hkdsanyz.com/
Related

[caption id="attachm
In "大學校園"

獅子山一帶山脈很有趣,從地圖看,像一條大斜線分隔沙田與九龍區。在沙田行出九龍,彷彿有無限個可能性,只要你敢,路其實一直都在。 貓仔山望蝌蚪坪 貓仔山的標高柱 此行由水泉澳邨旁的作壆坑村出發,經過「晨運勝地」蝌蚪坪,再上貓仔山。貓仔山高度只有二百多米,山頂四通八達,可循西走,沿衛奕信徑往大圍紅梅谷燒烤場,還可以再上望夫石及獅子山。今次則往南走,經雞胸山再走慈雲山、大老山及飛鵝山附近的枕田山,全長約15公里,連休息共花了7.5小時,路程絕對不短。 由新田圍邨望上貓仔石像皇冠 置中乃像皇冠的貓仔石 對望貓仔石 本文想重點提及貓仔山附近的貓仔石,關於一段小故事。話說兒時家住大圍,每次望向南方的獅子山,山棱線的另一邊總有一個皇冠,有時又像一個元寶,究竟是甚麼?長大後,即使偶有行山,也沒有專程去探個究竟。其實只有好奇心而沒有實際行動到此一遊,絕對講不過去,只有空想而沒有執行力,絕對令人討厭!恰巧最近有山友開團經過貓仔山,有條山路直達貓仔石,實地觀察之後,竟有點莫名感動,那「元寶」、「皇冠」原來是這樣!但要留意,跨上貓仔石絕對危險,不建議亂上。 貓仔石的後方 踏上貓仔石之後 貓仔石的底部還有石頭 貓仔石,怎樣看也不似小貓。為了看清其面目,決定另找一日以航拍機用凌空的角度觀摩。航拍的過程也非常難忘,因遭遇人生首次「航拍空難」,突然一陣怪風把航拍機吹向山崖,幸好跌落貓仔石的後方,而非前方的懸崖。 航拍機凌空拍攝貓仔石 航拍機跌落貓仔石的後方 這是「貓仔」回饋我的執行力嗎?畢竟親身見證「幾千蚊」跌落山的一刻絕對不好受。(完) https://youtu.be/aj3l_-8w-E4 路線:水泉澳邨-貓仔山-雞胸山-慈雲山-大老山-枕田山 地圖:https://www.trailwatch.hk/?t=activities&aid=379457 交通:馬鐵 -沙田圍站D出口(步行至起點作壆坑村) 專線小巴 -809K 來往作壆坑村及沙田火車站 關於HKD:用鏡頭實踐三個英文字「Hiking」、「Knowledge」及「Discovery」,行山長知識,再啓發生活。香港啲野,山不止山。「FB」https://www.facebook.com/hkd.sanyz「IG」https://www.instagram.com/hkd_hiking/「YouTube」http://bit.ly/hkdyoutube「web」https://www.hkdsanyz.com/
In "HKD"

最近入場觀賞港產片《失蹤》,故事改編自網絡作家孔明於2016年推出的小說《失蹤》,內容以2005年警隊休班反黑組探員丁利華,在大蚊山行山失蹤事件作為藍本。劇情當然涉及主打的「結界」概念,另外亦有親情元素。 前方為大蚊山 作為行山友,入場難免忙於解構取景地。戲後延伸閱讀,得悉導演趙羅尼和攝影師Sky,開拍前不停行山找景,最後在馬鞍山、烏蛟騰、大埔沙羅洞、南生圍等地拍攝。行山都要傳媒人「上身」,不忘思索若要「出外景」,究竟何處可尋少少特別而又易去的地方呢? 今次進入西貢,在「行山要塞」北潭凹出發前往不太熱門的牛湖墩,沿途沒有教人難忘的風景,若閣下對綠油油連綿小丘有興趣,倒有另一番感受。牛湖墩有支標高柱,又可飽覽「香港神山」蚺蛇尖宏偉一面。 牛湖墩 東心淇靚樹 下山接駁麥理浩徑第二段,向東心淇推進。甫上東心淇山,即見一棵特別的大樹,穿梭其下想起了電影《生命樹》 (The Tree of Life) 和《大魚奇緣》(Big Fish),散發一襲靈氣與睿智之味。「呢個位夠靚夠方便!」,心想這就是取景不二之選,附近更可隨手找個密林當「結界」呢。 位處東心淇山頂 離開東心淇,轉乘快艇去黃石碼頭,經高塘下洋進入一小段大灘郊遊徑往「筊杯石」。 筊杯石 路不斜,倒是太多亂木,多蚊!還是快馬加鞭直衝。首次來到「筊杯石」,猶如一組巨型占卜工具在眼前,此刻大家不求指點迷津,只忙於按下快門「打咭」留念。 爐仔石 再過對面山頭「爐仔石」,踏上大石,遠觀海下灣及赤門海峽出口,絕景也! 大嶺墩 最後,傍晚趕上南風灣上的小山丘大嶺墩,雖然只高146米,卻沒有明顯山路。眾人快閃,一上一落剛好一小時。山上無遠景,只有一處小小「標」,倒是非常特別,難怪帶隊的山友一直期待。 大嶺墩小小「標」 下山已入黑,往南風灣乘廿元快艇回黃石碼頭,即可轉乘巴士完場。(完) https://youtu.be/sGAsPEb_LDY ========== 【路線】北潭凹 — 牛湖墩 — 東心淇 — 爐仔石 — 大嶺墩 — 黃石碼頭 【地圖】https://www.trailwatch.hk/?t=activities&aid=330356 【去程交通】九巴 94上車:西貢市中心總站下車:北潭凹 96R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車:鑽石山港鐵站下車:北潭凹 HKD網頁 https://www.hkdsanyz.com/
In "H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