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持續高企,低收入人士要上樓一樣叫苦連天,其中一個指標「公屋輪候冊」一般家庭輪候時間已達4.6年,遠超3年上樓目標。
最近在房委會公開例會上,身兼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未來5年要達到3年上樓目標「講出嚟都沮喪」,又承認對難以達標感到羞愧。
為消化公屋輪候人龍,政府嘗試推出不同房屋政策,包括共享房屋、青年宿舍……
要解決上樓難問題,靠政府之餘,其實企業、甚至社會各界都可付出一分力。
「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表示,每個階層都有住屋需要,特別是夾心階層。所以,「要有光」推出「光房」、「光屋」,讓單親婦孺或低收入家庭,經社工推薦下,以低於市價租住單位三年。
「光房」:先由住宅業主借出單位,再經社工推薦安排下,讓單親及低收入家庭以低於市價租住。租客善用最長三年租期,在專家協助下重新規劃人生,以實際行動提升生活能力,「自己幫自己」展開新生活。
「光屋」:首個光屋項目位於深井一幢超過50年樓齡的前紗廠宿舍大樓。經「要有光」穿針引線,宿舍大樓獲「周大福慈善基金」捐款活化,提供40多個單位予有住屋困難的家庭、以可負擔的租金租住最多三年。
政府「公屋編配政策」採用排隊制,先到先得;而「要有光」的租戶則由社工推薦,確保最有需要人士能夠盡快「有屋住」。所以,「要有光」在定位上未有跟政府政策重叠,反而可起「互補作用」。
住劏房或申請「光房光屋」,其實有得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