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人物特寫】被籃球陪伴長大的港隊女成員劉常學

︳記者:莊宛珊   ︳

19歲的香港女子籃球代表隊成員劉常學,身兼香港甲組福建女子籃球隊、香港浸會大學女子籃球隊和球隊Oyster隊員,並同時出任籃球教練。由小學開始,籃球就一直陪伴她劉常學,讓她學會堅持、永不放棄和奮力追夢,也秉持打出水準為目標,不以分數定輸贏的做人態度。她說:「沒有籃球,沒有現在的我。」

劉常學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籃球,至今巳有10年。她本來是跳中國舞的,但升到小三時,剛好學校籃球教練是她的班主任,認識她後,見她好動的性格,認為她適合打籃球。劉常學笑指:「(接觸籃球)之後覺得幾好玩,因為跳舞太斯文了,對我而言比較悶,所以開始鍾意左(籃球),就開始打。」

升上中學福建中學後,劉常學繼續打球,並加入校隊。她最難忘的比賽之一,在中二發生。當時籃球學界比賽,小組賽對拔卒女書院,爭奪四強席位。劉常學記得,那時候戰情非常緊湊,比賽打致黃金入球,即比賽結束時分數平手,加時後再度平手,因而以一球決勝負。雖然最後輸了,她也心有不甘,但自己和隊友已做到最好,反而成為了她和隊友繼續努力的動力。

中五籃球學界賽,在麥花臣體育館展開對協恩中學的冠軍爭奪戰,也令她十分難忘。她說:「協恩同福建是老對手,雖然結果同協恩的分數差距較遠,但我們沒有放棄過。即使輸,但我們贏了態度。」她記得,當時全學校有很多師生前來支持,全隊齊上齊落,雖然分數逐步被拉闊,但所有隊員從沒有放棄過。

籃球是生活的一部分

劉常學指籃球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說:「開操時,福建練星期一;浸會練星期二和四;球隊Oyster星期六;港隊星期日。只有星期三休息。」

籃球對她而言也是一種寄託,不可或缺,存在亦如親人般,帶給她好多人生的歷練和色彩。「如果冇左籃球,生活都幾悶,唔知道做咩。」

家人一直鼓勵她嘗試不同的東西,鼓勵她打籃球。劉常學指說:「佢地很開心我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到現在差不多打了10年波,我好多場比賽他們也會到場支持。」即使練習,家人不時也會到場觀看或等她練習完,接她一同離去,可見家人一路以來的支持。

「堅持,因為鍾意。」劉常學指,因為籃球是開放性運動,不死板,不會如游水般一直游,跑步般一直跑,重複着同一件事。不同的隊友和對手也會有不一樣的火花,對於她而言很有新鮮感,不覺得沉悶,因此一直喜歡,不論多辛苦也堅持。其次,她指在籃球之中找到成功感,也是讓她堅持的動力。

想起初心衝破樽項頸位

劉常學坦言,高中時期曾想過放棄打籃球,因為忙於準備文憑試,同時在青年軍訓練時也曾到「樽頸位」,感到很辛苦。她劉常學形容那時真的沒有時間休息,「每日放學,補課,練習籃球,朝早再有晨操,返學,真係好辛苦。」加上練習看不到進步,令她有一刻萌生放棄的念頭。可是,她跟自己說要回想起當初開始的原因,反問自己:堅持那麼久是否要放棄,是否真的就那麼容易放下?最後她內心的答案是否定的。她笑指:「最後都係忍唔住,波癮。」最後一步一步走過來,堅持下去。

籃球比賽的勝負,從結果而言,是以分數來決定;但對劉常學而言,勝利是在於心態是否比對手好,即精神和態度是否比對手強。她認為,即使落後,但仍然一直不放棄,那一刻,她巳覺得自己贏了。

“ 父親常說:打比賽有否打出身價? ”

要打出身價

劉常學在每一場比賽前,都會跟自己說,輸贏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表現是最好,是否能享受比賽。她表示,父親常說,「打比賽有否打出身價,或者表現到自己最好的一面呢?」她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她認為,即使勝利,但自己打得未如理想,也是不合格的表現。因此,面對輸波,她會反問自己:是否用盡全力做到最好?每場比賽過後,她都會跟自己說,要調整好每一個的錯誤,要反省並作出更正。

劉常學說:「沒有籃球,沒有現在的我。」她指出,即使現在能在浸大體育及運動學系讀書,也是籃球帶給她的。「因為籃球,令我找到自己的主項,令我鐘意運動,鐘意這一科。」同時,籃球亦成為了她和家人日常中不可或缺的話題,更成為她認識教練和朋友的橋樑。

劉常學指出,中學和大學的籃球訓練有很鮮明的分別。 從對抗性方面,劉常學以力度方面作例,指出大學的對手普遍身體條件較好;而中學時,球隊較注重個人技術。大學的訓練也讓她學習到團隊合作和溝通的重要性,而非看重球隊的得分點。可是她感嘆地指出,現時感受不到學界的「熱血」。她說中學時每日晨操、練波……,見隊友的時間比見家人還多,那份「熱血」,那種無論多麼辛苦也要跟着隊友齊上齊落的感勁頭和感覺,至今還令她十分懷念。

近年,劉常學代表福建球隊出賽,她表示,女子銀牌聯賽其中一場對偉邦球隊的比賽,印象深刻。她形容:「那時作為第一年打甲組,是好緊張的,偉邦和我們的年紀相約,大多數是學界時期的協恩球員,是老對手,壓力一定有。」

那場比賽分數一直爭持不下,最後她走快攻而「絕殺」偉邦兩分。「那兩分真的很難忘,因為大家那時也很緊張,只想進攻,搶籃板,腦海一片空白,攞到個波就走快攻,向前跑。」最後奪得勝利,算是完了自己的心願,贏了以前的老對手,感筧覺就像贏了協恩中學一般。

劉常學指出,福建球隊用以老帶新的概念去打籃球,起初她不太適應,但練習一段時間後,慢慢地發現,只要自己做好本份,加上有較多經驗的隊員作提點,效果原來會很好。「即使係年齡上有差距,但喺球場上,籃球是一個共通語言,令到我哋拉近距離。」正是這樣,她們2017年拿到了女子籃球甲組聯賽冠軍。

劉常學現時身兼立方體 Basketball CUBEB的初級班教練。她認為,教練就如學生的燈塔,燈塔可能不能帶給成就,但在你迷失和有疑難時,則可以給你提示和提醒,教導你人生道理。

教練是學生的燈塔

劉常學從來沒想過那麼早便做教練。她做教練是因中學籃球隊教練官健好(好姐)的提拔。好姐開設了籃球訓練班,邀請她去幫手。她表示希望自己除了是一位籃球球員外,也可以為籃球界作多點貢獻,因此便踏上了籃球教練之路。

劉常學會教導學生實質的技術,如拍球技術,她更希望可以教導學生對籃球的態度:不可以因為失球而氣餒,要一直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她指有一段時期要教約3歲的學生,有些甚至有學習障礙,這讓她有深刻的感受:「他們(小朋友)很想去玩,但可能對某樣技能控制唔到,所以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機去氹佢地去做。過程雖然困難,但令我感受到佢地對籃球的熱誠。」

劉常學指出,教波比打波困難。她認為,教波時自己也能學習,得到的可以帶回給自己打籃球時運用。至於未來會否從事籃球教練工作,她表示會作考慮;但她更希望未來能繼續代表香港隊出賽,例如亞洲盃,甚至下屆亞運會,她會為此努力做好準備。

教導學生令劉常學有一份滿足感,「見到小朋友咁開心,學到嘢,我都好開心」。她希望學生除了在籃球技術上有進步外,也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有正面心態和態度,讓籃球也能教育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