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凱琳 ︳
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每個人的跑法不一、速度不一。只要停下來不前進,就代表自我放棄。要跑得更快,更快接觸到「未知的領域」,就必定要突破自己,向著更高的目標進發。2014年,黎可基在香港渣打馬拉松取得全馬組別華人第一名,他遠赴台灣阿里山進行的高原訓練沒有白費。這就夠了嗎?當然不夠!他不甘心教書教得「滑曬牙」,離開老環境、舊夥伴,直奔一所新中學開荒體育科、舉辦陸運會、成立越野隊。
為加入港隊赴台訓練
黎可基在他的自傳《我係跑步基》中提到,他為了提升個人的水平,特意遠赴台灣參加訓練,向許積勝教練討教。在大業大學經過8天的強度訓練,黎可基仍未滿足,更到台中阿里山進行高原訓練。阿里山海拔2,000多米,含氧量低,10天的訓練讓他的身體機能更進一步。
黎可基在自傳亦提及,他為了加入香港田徑代表隊,挑戰廈門國際馬拉松。他希望在這項國際賽中取得個人最佳成績,以及在賽事中奪得香港選手最快時間。最後他憑著2小時5分33秒的佳績,如願以償。
「跑步基本上你會去行動出嚟,俾人見到你好多嘢都做得到。」在他而言,跑步就是他的人生。年紀不小的他,很多方面都不能與年輕人相比,時間、年紀都與年輕一輩相差一段距離。他唯有盡量在自己的分齡組別定下目標,跑好一點,讓人知道,即使年紀大了,但是水平也不弱。
轉到新校事事親力親為
黎可基在教學工作上想踏前多一步,不想留守舊地,毅然轉到一間油麻地新校任教。他相信:沒有目標,就沒有進步。他形容自己在舊學校教得太久,好像一個齒輪「滑曬牙」,對所有事情都沒有甚麼特別感覺,一切都變得恒常。
「現在起碼有啲目標。」黎可基說。
在考慮是否轉換一個新環境時,他想到,體育科再沒有兩位工作夥伴的支持,自己能否辦得好呢?現在的他,承擔多了,要自己完成很多體育科的事情,例如要獨自領導同事舉辦陸運會,推動並支援學生完成比賽,預訂所需設施和器具等;而以前,他不用做這些事情。但事情要親力親為,他反而覺到「比以前更加有熱誠去教學。」
這間學校一直沒有越野隊,也沒有派學生外出參加越野比賽。他便定下目標,從零開始,訓練男甲乙丙、女甲乙丙共6個組別的學生,再出去比賽。不喜歡做運動又不知道甚麼是越野的同學,基本上跑一個圈就要行走,要訓練他們跑完一個4公里的比賽,的確「考起」黎可基。但是他認為,「訓練佢地去一個4公里嘅比賽,其實係幾有挑戰性,不過又好好玩囉,即使係好辛苦。」
要同學多走幾步
面對頑皮不聽話的學生,黎可基仍然希望透過他的推動、鼓勵和鞭策,讓同學多跑幾步。攝氏27.4度下,他帶著記者和上體育課的同學,沿著京士柏道往山上走,走過數十級的樓梯,經過5分鐘的路程,終於到達京士柏籃球場。
到達籃球場後,他立刻把握時間叫同學做熱身運動。在烈日當空下,球場沒有遮掩,只有陽光下數條燈柱的陰影。同學們怕熱怕辛苦,都不想跑動。
「喂,起步啦,起步啦!」汗流浹背的黎可基叫同學跑圈。
此時,黎可基看見躲在燈柱陰影下的一位女同學,就走過去跟她說:「快啲,自己出返去,唔好坐喺到,唔喺你點上堂呀?快啲。」
汗珠由黎可基的額頭一直流下來,他沒有理會。
「喂,起動啦,起動啦,好耐啦,唔好再行啦。」他沒有停止勸喻,希望同學在熱身時多跑幾步。
特意購入新體育用品
體育課正式開始,黎可基為了讓同學嘗試陸運會擲標槍項目,特意教導他們玩新的體育用具,名叫雷球。雷球能讓同學學會握標槍的手勢和擲標槍的姿勢,同學都樂此不疲。有同學說,要報「擲雷球」的項目,但可惜的是,陸運會並沒有提供這項選擇。
黎可基說,學校沒有操場,只有一個細小的禮堂供學生上體育課。有些班有二三十人,禮堂沒有足夠空間讓學生做運動,同學要輪流上課。場地限制大,所以學校的運動氣氛一般,學生在運動項目上沒有甚麼成功感,亦沒有動機去學習體育運動。既然在學校裏不能打球,黎可基便去找一些能在校內有限空間使用的體育用品和器具,讓學生去玩,增強他們的成功感,繼而去玩運動。他説將來還會購置心跳表和心跳帶。
黎可基當天還帶領一批參加田徑訓練的同學到京士柏練習。訪問一完結,黎可基立刻站起來揮手呼叫同學:「好啦,出發啦,我哋去跑步。」他再次帶著學生踏上長樓梯,面對接下來校際田徑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