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浩賢 ︳
每當提及香港殘疾運動員,相信不少人會想起田徑項目的蘇樺偉。但累積最多殘奧會金牌的運動員是劍擊選手余翠怡,人稱「劍后」的她在三屆殘奧會中一共獲得7面金牌,並曾5度獲選為香港傑出運動員。卸下戎裝的她,除了是一位電台主持和劍擊學院創辦人外,更是一位「刀片人」,綻放出無限可能。
11歲因骨癌截肢
余翠怡在11歲時不幸患上骨癌,13歲做了截肢手術切除左腳小腿後加入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最初接觸游泳,後被朋友再三游說接觸劍擊,即被劍擊服裝吸引。「你會戴著面罩,一套白色的衣服,手裏握住一把劍,很有型!」
參加劍擊初班後發現劍擊需要用體力、心理、技術與戰術多方面去擊敗對手,講求場上發揮與靈活調動,很具挑戰性。贏了一個對手會很有成功感,相比起游泳挑戰性更大。就這樣余翠怡便愛上輪椅劍擊項目。
余翠怡除了是位擁有7面殘奧金牌的劍擊運動員外,同時是電台主持、劍擊學院創辦人,最近更裝上「刀片腳」,開始跑步,身體的缺憾並沒有限制她的多元身份。
“ 不需害怕失敗而淺嘗輒止,
嘗試時應將重點放在過程而非結果 ”
被問到為何如此熱愛挑戰,她反問:「人生可以有很多很好玩的東西,為什麼不去嘗試?嘗試一樣新的事物最多付出時間與金錢,不需害怕失敗而淺嘗輒止,嘗試時應將重點放在過程而非結果。」
劍擊為余翠怡帶來了精彩的人生,余翠怡也為劍擊貢獻了精彩的人生。在2013年,她與朋友合資開辦劍擊運動學院,希望通過運動向小朋友傳遞正面訊息。
「小朋友能夠通過運動去嘗試失敗,認識失敗並不可怕,即使不做運動員,但過程中學到的態度,認識到的朋友,對人生也是一種很好的回憶。」
在2012年倫敦殘奧會舉行的前1年,余翠怡更換了主管教練,但因為適應問題,與教練出現矛盾,以致當年成績不如理想,訓練的積極性降低。倫敦殘奧會是她第三次參加殘奧會,她已經不是一個新人,當時對的參賽心態是把自己準備得最好,希望爭取到獎牌,因此一度萌生過退意。「我有很多想法,如果在技術上停滯不前,我應否繼續堅持參賽呢?」
用體能彌補技術不足
對余翠怡來說,殘奧會不是一個志在參與的比賽,如果因為準備不足而未能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會是一件悔恨交加的事情。「當時在想,既然自己在技術上遇到瓶頸期,與教練的溝通又有問題,不如考慮退役吧!起碼在我的回憶中,殘奧會永遠停留在最好的成績。」
在經過與朋友和健全運動員溝通後,余翠怡發現了一個新的可能——既然在技術上進步有限,便在體能與心理等其他範疇做得更好,以彌補技術上的不足。她便改變心態,不但加強了體能訓練,而且與健全運動員一起練習,最後在倫敦殘奧會上取得兩金一銅的佳績。「經過倫敦奧運會後,我明白到要作為一個出色的運動員,有很多細節都要做好。」
在2006年的世界錦標賽中,余翠怡在花劍四強賽事當中不敵法國選手,以15比11落敗。她當時認為裁判有很多誤判,賽後坐在一旁哭泣,更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以前覺得只要做好訓練結果就會好,但原來會有很多環境因素阻礙結果。」之後她在訓練中變得情緒化,試過與隊友實戰對打時因為對判決不滿,心裏憋氣。「那時不知自己應該怎樣練下去。即使你盡了200%的努力,也可能因為裁判的因素,將你所有的努力摧毀」。
經過成長歷練,余翠怡現在會退後一步去看待事情。「不要認為裁判是有心錯判,試想整個比賽自己也可能有試過因裁判誤判而得益。」她認為,人生也是如此,需要退後一步去看待事情。每一個結果總有原因,不會是無緣無故出現。即使是不幸,都有原因驅使你不幸,厄運不會無緣無故降臨於你身上。
在命運前有選擇權
余翠怡說,年少時不明白為何自己會患病,但現在會覺得,癌細胞其實只不過是一些異變的基因,每個人體內都有,可能在某個人的基因上已經寫明了她70歲會有癌症,但是她卻在69歲便死了,那她便不會面對癌魔。
余翠怡認為,很多東西都是命定的,但是人在命運前面有選擇權,可以選擇的就是自身態度。「就像我一樣,可能生命裏面注定要有癌症,但是治療與否是我的選擇,不是命運寫明了你必須要治療。切腳後積極與否地面對,也是我的選擇。」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運動員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技術與心理。「要去想結果很容易,但其實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過程裏面。」
“ 人生可以有無限可能 ”
安上「刀片腳」開始跑步人生
每次站在頒獎台上最高位置的那一刻,一定好開心,余翠怡認為令她有動力一直辛苦練習,除了因為喜愛劍擊,也因為很愛享受結果。她說:「我很喜歡贏的感覺。」她不相信有人會喜歡輸的感覺。雖然如此,但是她認為這並不代表她必須要贏,不可以輸。因為其實贏與輸是相對的,有人贏便會有人輸,世界上所有事物皆有正反,等於你沒有不開心你怎會知道什麼是開心?其實都是相對的。所以余翠怡認為:贏與輸對運動員來說很正常,重點應在於為什麼你會贏,為什麼你會輸,你有沒有去總結自己。
2017年,余翠怡從一位義肢矯形師得知,有一間專門做義肢與輪椅的德國公司,將在香港舉辦一個專供截肢人士參加的跑步活動,她前往參與,機緣巧合下安裝了「刀片腳」,繼而開始人生的跑步之旅。由坐着的輪椅劍擊運動員變身成一個站起來的跑手,不但要把自己以往的榮耀歸零,而且要重新學習。
也許有人會猜想余翠怡有意在跑道上揚威,但余翠怡指她跑步其實是「just for fun」。她認為在一個範疇取得成功,不代表要在各個範疇裏都要成功。她說,「人生可以出現失敗,可以出現蠢,可以出現傻」,人生不應該只得獎牌。去跑步純粹是因為自己想去做,既然喜歡便不需要太介意結果,因為最成功的是能夠在過程中感到開心。這就是余翠怡的追求。
余翠怡說,假如她遇到11歲的自己,會告訴她:「你繼續去堅持你這種性格,想做什麼就去做,因為人生可以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