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話編輯推介

【人是__ __的】越管唔到越要管

蛙蛙不是無情物? 準備行李更護蛙。

日本手機遊戲「旅かえる」,大陸譯名「旅行青蛙」,台灣稱「旅蛙」。

2017年11月上市,近期風靡兩岸手機遊戲市場。

「旅蛙」有咩好玩?

「玩法簡單」是第一個賣點。

大家首先「開隻」蛙、改個「好名」,然後定時收割三葉草作為「代幣」,為愛蛙購買食材、裝備及幸運道具。皆因「蛙」愛旅遊,而你的責任就是為牠「執書包」準備出門。

第二個賣點,相信是「擊中人性」。

常言道,「觸摸不到的東西最迷人」。愛蛙常出門,但行蹤撲朔迷離,卻又會突然歸家。

如果閣下愛侶做出「相同行徑」,相信早就「激到爆燈」、再者「無慮斬纜」。

然而,愛蛙又「好識做」,在旅途中不定時寄回明信片,係「不定時」!!! 即係玩「吊癮」。另一邊廂,又識帶手信回來。「手段」多多,如果在現實之中,你又會「嬲得幾多次」? (逃)

寄明信片真係會窩心嗎?

有分析指「旅蛙」爆紅不只是有「新鮮感」,亦跟人際互動、心理學有關。

有心理學家認為,養蛙遊戲設計和其他遊戲完全相反。

在一般遊戲之中,玩家是主角,透過控制虛擬人物主導故事。但今次「養蛙」則不同,玩家完全無法控制大局。換句話說,大家由主動變被動。

分析指,玩家跟愛蛙的關係,已由「控制」演變為「伙伴」。如果投射在現實生活,大家不再「以個人為中心」,反而希望跟「外界」連繫。所以,養蛙遊戲的玩法雖然單調,但期待一種「連繫感」才是主菜。

改名,是一種掛念。

另外,分析又指社會心理學有所謂「利他主義」,即「人是弱小生物」,如果無其他人幫忙可能難以生存,但「如果幫咗人,人哋又有可能幫返自己。」

那麼身處遊戲之中,每日定時養蛙,雖然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實質收穫,但眼見幫到愛蛙出門、又目測「寶貝」回來吃飯,連字都識寫,愛蛙生性倍感安慰!

一句到尾,遊戲反映大家都渴望過著簡單生活。

沒有爾虞我詐、又無誠信、僭建、食水、考試等社會問題,望住手機,這個「管佢唔到」的角色都幾迷人,佢又「無嘢做錯到」,又點會存在「包容乜乜乜」呢。(打機啫咪咁煩)

Click !! BBC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