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e-Sports、電競)屬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近年電競發展迅速,除了成為一大商機,同時亦引起公眾討論「電競是否屬於運動」。香港樹仁大學舉辦「電競是運動嗎」研討會,學術副校長孫天倫及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王鳯儀均有出席。
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早前進行一項關於「青少年參與電競活動」問卷調查,收到1018份由11至24歲受訪青年填寫的問卷,約有18.1%青年平均每日用4至10小時以上玩網上電子遊戲,約8%平均花相若時間玩網上電子遊戲比賽,9.3%受訪者曾經考慮以電競作為職業。
至於電競對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57.3%人表示非常同意或同意,電競會影響學業或工作。另外,有18.8%人認為參與電競活動會令身體狀況變差。
負責研究的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崔志暉表示,電競對青年的影響,仍需作出更全面和深入研究引證。他建議,要避免青年只看到參與電競活動的好處,加強認識沉迷電競可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增加他們的自制能力,以減低沉溺情況。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指出,世界衞生組織在今年六月,將「遊戲障礙」及「有危害的遊戲行為」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中。隨著電競的廣泛宣傳,不排除互聯網電子遊戲沉溺個案治療的需求會在社區上升,在公共衞生層面上值得關注。
青山醫院副顧問醫生崔永豪表示,密集式電競培訓和接觸電子遊戲所導致的情緒、精神健康影響和腦部發展等問題值得檢視,如果青年花大量時間在電子遊戲,在某方面上肯定要付出代價。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認為,電競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當中引伸的管理及監管問題,需要深入思考。他建議電競選手每星期需「打一次卡」,即隨機抽樣做藥物檢測。
採訪、攝影:吳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