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主辦「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成果發布會,學生代表即場示範學習成果。項目由創新科技署資助,旨在透過製作「虛擬詠春學習系統」,使學生體驗應用創新科技學習武術運動,啟發學生對於創新科技的認知。仁大在2021年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署基金展開計劃,至今有逾20間中小學、千多名學生參與。
香港樹仁大學助理學術副校長(教學發展)周德生博士致辭
「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致辭
(右起)「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項目聯合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講師冼浩賢
葉問宗師長孫、葉問宗師長子葉準授男葉港超師傅即場示範詠春招式
(左起)仁大新傳系學生主持伍穎詩、顏慧君
學生代表輪流示範應用「虛擬詠春學習系統」
(左起)葉問宗師次子葉正入室弟子、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與葉問宗師次子葉正入室弟子、詠春葉正體育會主席賈安良師傅,連同小學生示範詠春招式。
「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左一)與葉問詠春各傳承系統傳人分享對葉問詠春發展的看法;(左二起)「黃淳樑授男」黃匡中師傅、「徐尚田授男」徐貫通師傅、「葉準」授徒彭耀鈞、「梁相授徒」梁錦棠師傅。
「梁相授徒」梁錦棠師傅與親授學生合照。
「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成果發布會大合照
仁大的研究項目「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正舉行為期11日的「穿梭半世紀」詠春展覽,部分學生體驗場內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
小學生體驗運用虛擬實境(VR)等元宇宙技術,感受詠春體育會的現場環境。
「詠春的虛擬境界」與「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左一)向參加成果發布會的來賓介紹葉問詠春在港發展的珍貴文獻資料。(左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
學生試用六點半棍
(攝影:梁文熙)
Related

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香港樹仁大學主辦「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虛擬詠春學習系統體驗課堂」活動,首次移師仁大的校園舉行。 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的學生透過體驗人工智能訓練系統,並獲香港葉問詠春六大系統代表之一的黃匡中師傅親身指導,加深了解學習葉問詠春的竅門。 香港葉問詠春六大系統代表之一的黃匡中師傅(右二);項目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右三);項目聯合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講師冼浩賢(右一)。 黃匡中師傅親身指導 學員亦有參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理論課,從另一角度增進有關葉問詠春的知識。 (新傳網圖片)
In "校園活動"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研究團隊主理的「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本周一、三及四在校內舉行體驗營,當中包括社交媒體推廣工作坊、太極拳入門班、詠春與太極拳師傅「攝影大師班」、短片拍攝專題講座等不同類型活動,結合田家炳基金會資助的「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項目,供協作學校報名參與,以增加學生對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的興趣。 基督書院約九十名師生參與第二日的上午活動「虛擬詠春學習系統體驗課堂」,由「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顧問、前香港散打代表隊成員、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功夫傳奇》主持楊永勣及其團隊,指導學生參與「虛擬詠春學習系統」,體驗應用創新科技學習武術運動。 香港樹仁大學署理協理學術副校長(教學發展)周德生博士(中)向「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理人、香港樹仁大學新傳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右)了解「虛擬詠春學習系統」發展情況。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顧問、前香港散打代表隊成員、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功夫傳奇》主持楊永勣師傅(右)指導學生的詠春拳法。 基督書院學生(右)體驗「虛擬詠春學習系統」。 「虛擬詠春學習系統體驗課堂」大合照 另外,基督書院師生在仁大的研究院綜合大樓的賽馬會多媒體製作中心參與「攝影入門工作坊」,由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代表即場指導,以武術家為主題對象,應用專業攝影的技巧。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顧問、前香港散打代表隊成員、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功夫傳奇》主持楊永勣師傅在「攝影入門工作坊」擔任拍攝主題對象。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顧問、前香港散打代表隊成員、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功夫傳奇》主持楊永勣師傅示範詠春拳法以供學生拍攝。 學生以詠春師傅作為拍攝對象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代表親身指導學生了解攝影構圖技巧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代表(右)即場賞析中學生的即場攝影作品 中學生(左)分享其即場攝影作品的構思 香港樹仁大學新傳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前排右九)參與「攝影入門工作坊」大合照。 (圖片來源:新傳網攝影團隊)
In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

香港樹仁大學舉行資訊日,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在開幕儀式致辭表示,仁大創校51年一直秉持校訓、核心價值 「敦仁博物」,追求卓越知識,希望學生成為仁人君子。她認為在現今的知識型世代, 仁大更需要保持辦學初心,希望培養博學、敢於創新和承擔的學生。 孫天倫表示,今年資訊日以「數碼人文,敢於創新」為主題,活動內容圍繞如何用數碼科技推動人文發展,提升教與學的成效和質素,例如在元宇宙體驗區,參加者可以體驗仁大創造全港首個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虛擬博物館。 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 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左一)頒發紀念品予新傳系學術顧問曾立基先生(右一)、彭芷敏校友(右二)及方釗校友(左二)。 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左)頒發紀念品予「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及「詠春的虛擬境界」等項目顧問、仁大中文系校友彭耀鈞博士(右);「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及「詠春的虛擬境界」等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中)。 仁大資訊日開幕儀式合照 仁大的邵美珍堂三十五周年廣場擺設自創全港首個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虛擬博物館,即場以VR裝置讓參與者透過元宇宙體驗「盂蘭勝會」及「詠春」,新聞與傳播學系亦有應用「虛擬火災現場採訪」探討媒體素養。 (左起)「香港電視新聞六十五載」項目主理人、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及「詠春的虛擬境界」等項目顧問楊永勣師傅;梁相授徒梁錦棠師傅:葉問宗師長孫、葉問宗師長子葉準授男葉港超師傅;葉問宗師次子葉正入室弟子、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有線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總監陳興昌。 (左起)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傳訊總監何戎笙、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蘇啟智、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顧問鄭逸宇、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香港電視新聞六十五載」項目硏究員項目主理人、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梁家權博士、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唐淑莊博士、信報國際組編輯主任彭芷敏。 「香港電視新聞六十五載」項目硏究員、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中)介紹「虛擬火災現場採訪」。 仁大新傳系學術顧問、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主席曾立基(右一)體驗「虛擬火災現場採訪」 (左起)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傳訊總監何戎笙、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蘇啟智、基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員丘紫薇校友、無綫電視助理體育新聞主任陳焜傑校友;新傳系學術顧問、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主席曾立基;「香港電視新聞六十五載」項目主理人、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美康醫學教育公司(MedSim Healthcare Education Co.)總監方釗博士。 另外,逾30名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學生參加「虛擬詠春學習系統體驗課堂」,跟人工智能訓練系統學習詠春基本步,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亦有親授詠春招式。 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右一)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學生與 「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主理人、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前排右二)、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前排右一)合照。 信報政治組採訪主任張家灝(右二)、信報國際組編輯主任彭芷敏(左四)等多屆新傳校友返母校了解學系課程發展及硏究項目成果。 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左二)向仁大資訊日特邀嘉賓、詠春師傅介紹專業錄音設備。 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左二)與(左起)新傳系講師李曉瑾、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博士、新傳系副系主任林援森博士在校內的錄影廠房合照。 邵美珍堂三十五周年廣場擺設各學系宣傳攤位 https://youtu.be/ldVgWWR-PnI
In "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