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有商有量」變「苦口婆心勸喻」

繼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要求泛民讓步後,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也勸泛民不要再堅持「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他們都是梁政府或建制派內形象較佳的角色,經此呼籲後,該兩種提名方案的民間支持度,可能又會下降幾個百分點。

「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是泛民為了防止普選提名機制剝奪市民參選權的方案,也就是為了防止普選變成「假貨」的防火牆。范徐麗泰強調即使沒有「公民提名」,都並非將泛民逼入牆角。然而一直以來北京和建制派只宣示普選的各種限制(包括只許愛國愛港人士當特首、提名委員會要有實質權力)以及宣稱哪些建議「違反基本法」,卻從未提出任何「可以」做到而又能保證提名機制公平公正的建設性方案,泛民若輕率打開防火牆,不啻送羊入虎口。

提名階段的最大殺著是「機構提名」加上「少數服從多數」模式,假若這個被建制派視為符合「民主程序」的提名模式最終落實,泛民的「入閘」機會可能比現在的小圈子選舉還要低,甚至是接近零,到時真的是「將泛民逼入牆角」了。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說,范徐麗泰和林鄭月娥發表意見都是苦口婆心,他強調政改諮詢口號中的「有商有量」,只是上半句,下一句「實現普選」亦很重要,也是市民和中央的期望。

事實上,普選只是工具,市民期望的不僅是普選,最重要是透過普選實現「民主政治」。假如普選提名不公平不公正,剝奪異見者的參選權利,逆民主而行,那麼不要也罷。光從諮詢過程由「有商有量」變成「苦口婆心勸喻」,已清楚看見「不民主」因素充斥其中,要經由不民主的過程達成真正的民主普選,恐怕比登天更難。

《香港評說》 馬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