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佔中」的零分與二百分

【社會議題/謝曦】金鐘清場前夕,佔中三子之一的中文大學教授陳健民寫了一篇文章,算是為這場佔中運動劃上句號。有人會認為,佔中三子從「九二八」一開始,便近乎無法控制運動,「沒有資格走出來談什麼總結心得」。然而,不管大家看法如何,但陳教授這篇有關運動的階段性結論,卻不失中肯。
對於佔中運動在爭取制度改變的步伐上,他認為是零分的;而在啟蒙市民及鞏固公民社會的角度上,卻是得了二百分。這個評論非常有意思。無疑,在這七十四天的雨傘運動中,不管佔中三子、學聯學民以及各方人士用盡方法,亦提出了一些折衷的意見,但北京和特區政府依然沒有絲毫讓步,甚至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等官員與學生領袖見面所承諾的「補充報告」及「成立各方平台」也不了了之。因此,說在爭取政改的成績單上拿零分,也是事實。
然而,如果以啟蒙市民的道路來看,卻真的是碩果豐盛。首先,在「九二八」往後數天內,十萬以上的市民,而且是以年輕人為主,都走到金鐘的佔領現場。當然,他們大部分人後來已經撤離回家。但對於這些曾經參與運動的年輕人來說,等於上了一節快速濃縮的公民教育課,也許,在這課程中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公民抗命是否在破壞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意義又是什麼?民主,有多少種模式……等等。這一些,不僅年輕人沒有想過,成年人也沒有。因此,不管支持雨傘運動與否,願意開始去思考這些問題,已經是啟蒙的開始了。
有人預言,雨傘運動後,香港人會墮入集體憂鬱症中。筆者不太同意,以香港人性格向來樂觀積極,應不易墮入這種情緒。更多的,應該是從運動汲取經驗,讓香港的未來變得更美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