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開門見山,Eddie Redmayne的表現絕對比Leonardo DiCaprio更值得今屆奧斯卡影帝。
Leonardo等了又等,今年終於贏了,不少人為他高興,但坊間不少人似乎都同意,《Revenant》不是他最好的表現。如果Eddie Redmayne去年不是憑《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贏了,今年肯定會獲獎。(史上只有Spencer Tracy和Tom Hanks曾連續兩年贏影帝,如果Eddie今年做到,會比兩人更年輕達到此一成就)
《The Danish Girl》故事改篇自史上首個跨性別人士Einar Wegener/Lili Elbe的一生。以戲論戲,Eddie的表現令人歎為觀止。且不論他先天的外表略帶童顏,扮演Lili時的神態簡直入木三分。戲中最深刻的一幕是,Einar的妻子Gerda(Alicia Vikander)意識到Lili正「奪走」他的丈夫,於是要求Lili不能再「出現」,Einar雖然口說同意,但面上的喜悅已經證明他/她不能自已。那一個眼神和面部表情,既令人感受到Lili長期活於男性軀體的抑壓,以及她破繭而出的激動心情。反觀《Revenant》,除了覺得很凍和很痛,便沒有了。
Eddie礙於地位自動排除;Matt Damon份屬陪跑;Leonardo與Michael Fassbender比較,勝在有感情分。(《Trumbo》未在港上映,無法評價Bryan Cranston)我理解評審的決定,但不認同。比賽唯一應有考慮應該是候選人的表現。即使Eddie Redmayne太年輕,無法與Tom Hanks相提並論,但論表現,他是最優秀的,為何要抹煞他的付出?很認同畢明對Leonardo演技的形容:「經常overact的萬梓良方法演技」,從《Titanic》的黃毛小子、《Shutter Island》的精神病人、《Inception》的盜夢大師,始終不變是那份瘋癲。就算他在《Revenant》如何不疼身,但仍然不見突破。以本作得獎的確很尷尬,正如一位本地男演員說:「我今年的表現是最好的,但未能獲獎,這使我懷疑自己過去獲得的獎項是否實至名歸。」情況雖然有點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
《明報》的《羅仕揚blog》形容Leonardo今次得獎,可見「凡人也可追得上天才」,但天才就是天才,凡人如何努力,始終就是差一點點。誠然,奧斯卡來到第88屆,滄海遺珠絕對不止一個Leonardo。相對地,世界那麼大,得不到奧斯卡也不代表他不是好演員。
然而,Eddie無法衛冕也不無好處。回想當年,Adrien Brody擊敗一眾重量級前輩,成為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但他至今仍無法超越《The Pianist》的成就。《Whiplash》的魔鬼指揮(J.K. Simmons)說:「沒有任何語句比『Good Job』更傷害人」,如果Eddie超越了兩位前輩,滿足感和壓力都可能毀掉一個好演員。來日方長,他還有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