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生死有時》,故事撤頭撤尾就是這一代007退場故事。但到底如何形容這次退場,殺身成仁、死無身處、死重泰山、生榮死哀,還是生死有時。《傳道書》言道:「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佛家語:今有三因,愛、取、有;然後二果,生和死。原來佛家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愛取有生死,再加上懷疑與覺悟;其中覺悟也是一種生死觀。
《007:生死有時》本港戲名改得很好,故事就是這個四字「生死有時」。007因為愛而悔,再愛而取而有,又因為懷疑而失去愛,最後覺悟才重新面對生死。最終還是在沒有選擇下面對死亡。作為一襲家傳戶曉的特務故事,這次寫出愛與死生的故事,筆者也有所感。
同時,其愛不僅是一段舉案齊眉之夫妻情,更是一段舐犢情深的父女故事,最終卻悲劇結局。007為了女兒生死安危,放下身段,卑恭求饒,躺平下跪,為求敵人手下留情,好不感人。這位看似陌生的女兒相識不過數天,但舐犢情深,身影總是這麼遠,那麼近。007因為懷疑失去了五年,錯過女兒成長的第一個五年,久別相遇,原來卻是最後天倫。女兒母親也因為一次復仇失去自己母親,自己卻成就了仇人。仇人卻成為自己的救命恩人。仇人因為自己父親而家散人亡,如今仇人留下活口,卻要自己家散人亡,最終007選擇絶路守護這個家,至少讓女兒活下去,活下去就是勝利。人生就是一條迷宮的十字路。
UMBERTO ECO曾研究過007的敘事方式,其梳理出14套配對主題,其中包括愛和死。這一集《007:生死有時》,可謂這套敘事方式的經典案例。
林援森 博士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
影評人
(新傳網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