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生活文藝欄觀影感言

《踏血尋梅》:殺人的理由?

《踏血尋梅》橫掃本屆今屆金像獎七個獎項,包括全部五項演技獎項。電影不同傳統的犯罪片,不以查案為重心,由始至終都只是想找出「點解件事會發生」,為何兩人第一次見面便跟對方說「想死」,而對方又會相信。這亦是編劇兼導演心中的問題。

(本文針對為導演版,劇情與公映版略有不同,下文亦有劇情描述)

查案的劇情真的不多,甚至電影開首幾乎已水落石出了。但犯人丁子聰(白只)殺人的動機始終不明,臧Sir(郭富城)千方百計想找出答案,甚至連上司(邵美琪)也恐怕他闖出禍來,勸他不如花時間陪伴女兒。兜兜轉轉,臧Sir發現丁子聰目睹母親死去,而且個人外貌不討好,感情生活又不如意,以為他因此討厭女人,繼而遷怒於佳梅。(也許看得太多大台劇集,在下也以為如此)想不到丁子聰卻說:「我覺得你諗多咗。」他不但不討厭佳梅(春夏),更有點喜歡她。

坊間不少評論都以「孤獨」為焦點,電影第二部分亦以《孤獨的人》為題,臧Sir、佳梅、丁子聰等都是所謂「孤獨的人」。惟孤獨既不是殺人的合理理由,亦不見得丁子聰是因為「孤獨」而殺人。也許大家都「諗多咗」,要找殺人的原因,一個不太令人滿意的答案其實就在電影開首:佳梅見同學用刀自殘,不明所以亦不懂反應。她問社工何解,社工卻說,有些事情很難解釋。

臧Sir很想找出殺人的原因,因為見過人性壞的一面,想壞人變好。他初初入行便遇上一宗駭人的謀殺案,死者被虐待致死,犯人上庭一邊說案情,另外數個犯人在笑,他們殺人相信也不是因為孤獨。丁子聰作供時的表情歇斯底里,既似清醒又見思緒混亂。未經歷過的人或許難以明白,這是怎樣的一回事。殺手之所以變態可能因為「孤獨」,但殺人卻不是因為「孤獨」。(殺了佳梅,他豈非更孤獨?)既然他們心理異於常人,殺人的理由自然不能用常理推測。同樣地,早前頻頻出現學生自殺,傳媒報導時大多會講述死者的學業或人際關係,讀者便容易先入為主產生聯想。事實是,一個人想放棄生命,必有遠因和近因,但真正的理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如今自己繼續每日製造我熱熱鬧鬧一生 但在美夢裡又渴望再做個簡簡單單的人」每個平凡的人,都不平凡的故事。要理解不容易,要明白亦不容易。臧Sir最難得的是,見盡人性醜惡仍能保持客觀。生命只有一次,想放棄必有其理由。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了解和理解才可避免更多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