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觀點編輯推介觀影感言

《焚城》:戰場不在現場

《焚城》開宗明義以災難片招徠,場面不錯,基本情節如一般類型套路。筆者以為,其中兩點值得討論,首先是災難應變,前線以外,還有一個重要戰場,就是指揮中心;另外,最後一場三位消防員水庫存亡之情節,戲碼似乎值得商榷。

《焚城》由潘耀明導演,演員新舊組合而成,舊組合有環境專家范偉立(劉德華)、署理特首方王惠明(莫文蔚),還有政治助理王明詩(王菀之),消防員煙剷(謝君豪),以及林保怡和鄭則士;新人則見消防組合中,分見白宇(黎傑峰)、陳美恩(王丹妮)、廖子妤(蘇怡)、寶明(梁仲恆)、細柱(魏浚笙)、阿水(何啟華)、Finger(林家熙)。看到這批新員演出,似乎見其獨當一面的潛力,很好的。

至於本片之故事線,本人以為有三種設定,首先,這是一部災難片,類型以災難為主,其起承轉合之處理尚見合理的:其轉點則設定兩個,一個準轉和終轉,兩者配合也見趣味:分別是由范偉立領導消防小隊,深入現場以為取出核放射源,不過失敗告終;完成之戲碼則是爆破建築中豪宅地盤,其中包括消防員水庫存亡之情節。

第二線則是范偉立自我救贖的故事,范偉立因為自己是財政司制定之港口政策,間接導致妻子離世,一直深感內疚,這次焚城災難其實對他來說是一次救贖。

第三線跟第二線則有著一衣帶水之關係,就是范偉立父女和好如初的故事。第二線和第三線之處理尚見配合。

然而,第一線之情線正如上述,救援戰場有兩個,一個是前線消防主導,另一個就是署理特首為中心的政府災難應變中心,中心卻有兩股力量在角力,一是環境專家范偉立,一是署理特首方王惠明。情節尚見層層推進,同時以范偉立和方王惠明為中心。但是方王惠明最後有著明顯轉向以支持范偉立,但節情上欠一場轉變之說明戲譜。

第一線之救災線,筆者最大想法是最後一個場口戲碼之處,其中三名消防員為了完成任務,最終引爆水庫,造成人為之山泥傾瀉,置死於水庫,三人與水庫共存亡,好不悲壯。然而,這個安排是否理想。首先,以責任論,引導爆破首位負責人並不是三名消防員,而是爆破專家,但他卻由消防員安排先行退離;再者,消防員被迫留下,初起不過二人,為何最終又多加一人,情節說明二人可能來得及置好爆破藥引,新加入者自告參加,以為支援,看似合理,但本文以為沒有必要呢,有造情之嫌。

故事中的人物設定十分港產,因為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個過去,一個沒法忘記的過去傷痛,但本片可能是最重要的人物,特首,他沒有說明其過去,首尾出場,話說數句便完成電影故事,是不是有點耐人尋味。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林援森博士
影評人

(筆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