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促成了兩個新媒體的誕生,一個是《墳場新聞》,另一個則是學舌鳥。可能大家不知道學舌鳥是甚麼,但是學舌鳥的製作的《日日去鳩嗚》華仔落場版MV卻唱得街知巷聞,至今已累積超過70萬點撃。曲中模仿劉德華的華Dee更是成為生活中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
「學舌鳥」象徵自由
學舌鳥的導演阿修說,學舌鳥的成立只是在隨意改,準備上載第一條影片時才決定命名為學舌鳥,卻意想不到效果出奇的好。阿修說,學舌鳥(Mocking Jer)的名稱由來因為它來自小說《飢餓遊戲》的MockingJay,象徵自由的意義,同時也因為它傳播歌聲的能力與「媒體」異曲同工。英文名Mockingjay中的Mocking,更是模仿、創作的意思,亦是他們的影片、表演所做的事。至於改名‘Jer’,純粹因為他隨意改名。
片中阿修模仿在《古惑仔4之戰無不勝》中飾演陳浩南的鄭伊健,把戲中黑社會的對白換成警察,描述警隊濫權。片中的一句「日日去鳩嗚」,令網民大呼「不夠過癮」,最終在網民要求下把《日日去鳩嗚》拍成MV,成為了學舌鳥的成名作。
華Dee:當時沒想過會成名
華Dee坦言,沒想過《日日去鳩嗚》會有這麼大的迴響,形容當時自己仿如夢中。他印象最深刻是在尖沙咀演出的經歷,「當時出場就像G Dragon下機的場面,出場時播著劉德華的歌曲,歌迷大呼『華仔、華仔』,最後走的時候更有百多人在後面追趕,那一刻真的有點覺得自己是明星。」
縱使華Dee受到深得歌迷的寵愛,但他仍然謙稱自己只是出位,尚未成名。他對自己以搞笑方式,幫助社會紓解沉重的壓力,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他說有不認識的人對他們鼓勵,說學舌鳥的影片讓人在不開心中帶來喜悅,他覺得網民的鼓勵,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
華Dee台上台下判若兩人
在舞台上華Dee表現得十分自信,舞台下的華Dee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華Dee說,他的性格與舞台上的表演恰恰相反,形容自己是一個沒有自信、不太主動、內歛的人。華Dee說,他不喜歡與陌生人聊天,但很有興趣了解新奇的事物,甚至會偷聽「師奶」對話。在舞台上的他,表演時只是被迫顯得很有自信;但是在台下的他,只想做回一個平靜的自己。他說,可能粉絲幻想他是一個十分搞笑的人,但找他合照時,才知道他很斯文和文靜,與想像中的華仔有很大落差。
學舌鳥帶來的只有名 沒有利
縱使學舌鳥取得成功,但是他們在成名前的生活卻十分艱苦。阿修在近期才獲邀至100毛擔任創作助理,之前幾個月都是接Freelance維生,主要是不定時在大學畢業作品擔當演員,月入不到一萬。華Dee亦是Freelance維生,主要是平均每月只有八千多元,最慘淡時一個月只有7日有工作,月入只有四千元。而阿天則在一間製作公司工作,月入亦只是一萬多元。
成名後,他們的收入沒因學舌鳥的成名而有所轉變。華Dee說,學舌鳥成名的確為他們帶來很多訪問,但在幕前演出的機會卻沒有蜂湧而至,只有寥寥幾人找他們商談工作機會,成事的只是少數。阿修說,在行內不著名的演員,價錢大約是500元一組,即一天八至九小時的工作時間。他和華Dee的價格大約是一千至二千元一組,與新人電影價格相約。
展望未來,學舌鳥在與《墳場新聞》合作拍攝的《墳場動新聞》後,繼續與不同媒體合作,包括與《膠登音樂台》及墳詞人梁柏堅合作,改編自許冠傑《財神到》的《時辰到》,預計現場演譯版將於年初一播出;亦準備與《一字馬》合作拍攝《流行屯門》。另外在日日去鳩嗚中預告的《決戰獅子山》,阿修說是參考《激戰》中張家輝的角色,他已經寫好劇本,將於過年後開始拍攝,預計於三月中播出。學舌鳥象徵的自由,牽引著他們三人繼續為這個城市帶來生氣,為所有人帶來更多的喜悅。
記者、攝影:張政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