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怒海救援》(The Finest Hour)是一部典型荷里活災難片子,也是近年流行之真人真事改編的片種。美國影評對作品評價略偏向負面,他們認為拍攝及劇本是老舊過時之手法(Old-fashioned)。但筆者對電影有關領袖之說明,卻見點子。領袖固然有其解決問題之執行力(Solution –driven),但更重要者乃其能讓成員於難中仍可感到前路充滿希望,然而,領袖者首先必須心存樂觀。樂觀的前設,你必須是一個好人(He is a good man)。
故事講述美國海岸防衛隊一次搶救行動。事件發生於1952年2月18日,美國東岸遭受颶風吹襲,一艘巨型油輪被截兩段,逾30名船員被困船艙。美國海岸防衛隊派出一名隊長帶同三隊員,前往海事現場,以為拯救,但這卻是一次近乎自殺式的行動。
電影中有三位領袖,一位是防衛隊基地長官,一位出航執行任務的隊長,另一位是船艙工程師。基地長官是一位典型的指揮官,但過份主觀,不懂得聆聽意見,最終沒法有效發揮領袖之角色。隊長則一直強調規則,因此指揮官要求出動,縱使風高浪急,仍緊守崗位;但正如片中災難中的遇孀所言,他當日沒有救出她的丈夫,但他始終是一個好人。他作為隊長,關鍵不是技巧,而是使命感。至於船艙工程師,他在船「遇難」後,漸漸成為水手們的領袖,因為他永遠是解決方案的執行者,他不信命運,只相信解決能力。
從上三位不同形態之領袖而言,可以看電影所說明之領袖,首先要成為好人,他才有著使命感,為他人所信任。同行者對領袖緊步其後,對於領袖而言,自然絶非偶然和幸運,而是信任之建立。他們相信領袖的真誠和實力。正如船上黑人水手在沿繩索梯登上拯救艇時,由於內心過份恐懼,一直沒有跳下去,最後只能交託於工程師,工程師號令:「跳。」他卻能毫不猶疑地便背向拯救艇,伸出雙手隨風浪拋落下去。這便是對領袖之信任。
第二領袖必須樂觀,為所有人於危難中帶來希望;第三必須懂得解決方案,並成為有力的執行者;第四必須了解規則,懂得靈活執行規則。正如隊長一直是規則主義者,但他回程時,由於沒有羅盤,失去海上方向,請救於基地,基地長官還指揮往東又往西;隊長喃喃自語:「沒有了羅盤,如何找方向。」隊長毅然關掉通訊器,還跟船艙工程師說道:「我們真幸運。」工程師本原從不相信運氣這回事,但那一刻卻欣然點頭。因為他相信與其為各人壓下悲情,不如樂觀期待希望和幸運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