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山本五十六》值得這個時代借鑒的

網上短片截圖
網上短片截圖

【社會議題】三年前聖誕節前夕於日本上映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從海軍高層的故事出發,記錄軍國主義的開始和終結。三年前的電影如今在香港上映,卻有不少值得我們反省當下的地方。

山本五十六是帝國海軍內少數的親美英派,強烈反對國內一面倒支持的德、意、日三國軸心同盟,擔心同盟令日本無可避免要與強大的美國開戰。少壯派的軍官找他對質,山本的好友、海軍省軍務局長井上成美卻引述希特拉所寫《我的奮鬥》:「日本人缺乏想像力……最適合被我國利用。」一眾軍官聞之語塞,他們讀的日文譯本早已刪去有關的章節。山本語重心長說出一句:「不追本溯源的話,便會忽略事情的本質。」

這場雨傘佔領運動開始了個多月,事情的發展已遠遠脫離當初「佔領中環」的構思。城邦派學者陳雲多次批評佔中三子、雙學、左翼人士,更指在警察面前坐下是自我矮化。個多月來開始有點疑惑,假如當初提出的公民抗命「不拒捕、不合作」是無意義,那現在做的究竟是甚麼?需知道非法佔領頂多也是影響治安,談不上是「破壞法治」,但如果沒有隨時被捕的準備,無意承擔法律責任,這根本談不上是公民抗命,更是真正的破壞法治。

法庭的禁制令或可暫時因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而不理會,但長遠下去必定會有清場行動,屆時如何面對是必需考慮的。回家不回家也好,香港人也必需搞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不要再招人口實。

新聞系學生將無可避免,將焦點放到玉木宏飾演的記者真藤、香川照之飾演的報紙主編宗像兩人身上。新聞記者是電影一條重要的支線,兩人定期與山本會面,了解海軍對時局的看法。主編宗像是明顯的軍國主義支持者,認為戰爭對日本百利而無一害,對反戰的山本嗤之以鼻,質疑他為甚麼要違背全國上下的民意,反對同盟。山本卻質疑,所謂的「民意」是記者煽風點火得來的。

對主編而言,新聞記者的工作是要「帶領國內民意,保持士氣高漲」,報館內「報道報國」四個大字就是這種精神的寫照。記者真藤則對主編的看法抱有懷疑,甚至到後來認同山本所說的記者之職:「觀察和聆聽世界的發展,傳達予世人。要打開眼睛、耳朵、心扉,去觀察這個世界」

電影最諷刺的一幕是,山本知道一直信賴的部下山口多聞於中途島戰役殉死,直接聽令軍令部的南雲忠一因一直架空山本,不理他的建議而部署失當,損失四艘船艦,間接害死山口而愧對山本,甚至激動落淚。鏡頭一轉卻是國民看着報紙,報導把戰爭損失淡化,把成果無限擴大,因此他們興奮地讚揚帝國海軍再次打勝仗的畫面。

我們是「被時代選中的人」,被賦予記錄之職,記者要服務的不是老闆或國家,而是讀者和大眾。報導要客觀,令讀者有自己的判斷空間。不少人支持佔領的時候,亦要報導相反的觀點,反之亦然。可惜的是,反對佔領的理據始終無法說服人,更多是沒有邏輯可言,根本是無理取鬧。為了客觀報導,去報導這樣的「理據」,是否助長了不理性的聲音?但如果完全不理會相反的聲音,又會否錯誤地煽動了市民?

這樣的問題,實在無法找到一個答案,甚至根本不存在答案。這個城市的大部分媒體,早早選擇了立場,究竟踏出學校一刻開始,還有沒有所謂客觀報導一回事?我相信前線記者的專業,但對高高在上的人沒有信心。

電影說山本五十六是「唯一有能力去結束戰爭的人」,但礙於命令,他必須違心地去發動戰爭,他一個人難以去扭轉整個國家。同樣,香港的未來不可能單靠年輕人去創造,香港人要共同去面對和承擔,正如末代港督彭定康於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香港的自主,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挺身而出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