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屍殺半島》(Peninsula)終於上映,一切走來不易。從2016年《屍殺列車》後,大家一直引頸以待,以為今年暑期的重戲碼,詎料疫情打了亂子,幸好在暑期最後一周上映,而且票房托賴有交代,上映後第6日累積票房達1000萬元。但作為《屍殺列車》外篇,《屍殺半島》其實沒法突破上集的故事結構,主題表面上同樣地以親情與犧牲來配套,而且又加入了計算矛盾和正邪對立等元素;不可不知,當爸爸變成媽媽,當列車變成戰車,原來一切變得不一樣,卻只見得蒼白無力。
首先,列車變成破船戰車,情節沒法累積,感情失去了厚度。列車有著一種時間的延伸力,也讓空間變得豐富。一份莫名的記憶往往只能透過空間和時間來凝聚,正如余光中言道:「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我以為電影角色組合不應該用親情作為基本點,應該利用梁山好漢或者亂世佳人等概念,戰車才可以變得更有亮點。然而,近結尾一場戰車追逐戲碼,拍得十分出色,廢城之下,星夜驅動,鐵鏽昏黃,子母車混合策戰,有勇有謀有速度,賞心悅目。女兒車手常用透視鏡觀視前路情況,透現出一份冷靜細密的臨場感,這個角色發揮著四兩撥千斤之能耐。
角色方面,韓政錫(姜棟元演)和敏晶(李貞賢演)是男女主角。但政錫和敏晶的主次是否錯配,二人的情節份量是否錯配,政錫角色心理質素是複雜的,敏晶相反其實只有求存求生而別作他想,當電影之劇情發展至尾段,鋪設敏晶以發揮重大情節之能量,筆者以為失去了重量。同時,如果電影以親情與犧牲來造就故事,敏晶才是關鍵;政錫不過一個負罪愧疚且色厲內荏的男人,他不過電影中的引子,以托起敏晶之求存意志。可惜,敏晶筆墨太少了,積不起力量。或許導演編劇過於拘泥上一集的情懷,如果可以擺脫上一集的限制,尾段何不如上集般如儀收筆,敏晶自困車廂,以希望和絶望之複雜心情來目送女兒們安全離去,豈不美哉。但故事卻換來小團圓之結局,有點過份戲味。
再者,主題碼戲的戰鬥組合,由敏晶一家加上政錫。政錫原來背負者姐姐一家之死,自己無力回天,一直自責。因此當他重遇姐夫,希望為他早作打算,以為釋放自己,惟最終未能如願。但他這份原罪之執著卻沒法轉移至敏晶女兒們身上,他和敏晶一家之衝突其實沒法過戶。相反,敏晶和兩個女兒一家組合,加上指揮官爺爺。敏晶為了自己的一個家一直奮戰到底。千鈞之際,也交托兩位女兒予政錫,這一刻由政錫替代敏晶,負起活下去的責任,可惜這段情節發揮不了效果,如上述感情沒法轉移,因為政錫從頭到尾都是一個陌生人,他們不過偶然遇上,沒有選擇才被迫並肩同行。政錫表面剛強有戰鬥力,筆者對他的印象其實拖泥帶水又婆婆媽媽,自己在香港因為姐姐而沉淪四年,正如他的姐夫所言,你自己放棄了而沒有盡力,自責的權力又從何說起;相反,敏晶在同樣的四年中不沉淪更奮起,她由婦人變成強悍戰士,二人差遠矣;單看她的大女兒,擁有極強戰鬥力,同樣有勇有謀有速度,也托起媽媽之強度,也看到她的群策力。其中大兒女在路上拯救政錫於危急關頭,跟著當日你狠心放手,跟自己、媽媽和妹妹擦身而走,觀眾萬種滋味。或許也算一記伏筆以說明敏晶對這件「小事」從不上心,生存保命守護女兒才是人生大事,根本沒時間來跟政錫般去多愁善感。
兩集屍殺系列雖然有著一個共同性,就是生人勿近的喪屍。但上一集之《屍殺列車》中的喪屍其實有血有肉,記起嗎,其中兩個中年姊妹,妹妹弱小怕事,姐姐強悍有力。但妹妹變成喪屍,同樣遭屍欺負,未遭感染的姐姐眼見妹妹受壓於其他喪屍,最後甘願成為喪屍,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姊妹情,讓自己「餘生」繼續保護妹妹。還有兩小無猜,少男自願被小女友咬一口;最後的爸爸變成喪屍自絶於前路。可見《屍殺列車》中之每個組合均以情義兩難存來設定;但《屍殺半島》以正邪矛盾來說明,但效果欠理想,也沒有張力可言,也失去上一集那份死生隨法度之胸懷,命定亡死又何必強留,安危不在於強弱。
然而,電影中有一段小情節還是十分細膩的。「請你至少帶走我的女兒們。」敏晶當天生死路上曾哀求道。電影甫開場便講述政錫帶著姐姐一家逃離半島,路上遇上敏晶一家,他們請求政錫載著他們一起走。但政錫生怕他們已受感染,姐姐和敏晶二擇其一,他選擇了姐姐,放棄了陌生人。他們在電影中段重新遇上,二人同樣地想起當日的因和果。對於政錫來說,這是狠心無奈的選擇;但敏晶而言,這是絶望哀鳴,也是人性;但屍橫遍野之下沒有傷心的餘地,求生只能勇往直前。觀眾滿以為敏晶會記恨於政錫,詎料敏晶談道,你當日在路上放棄我們,但我們在同一地方被放棄了35次,天下無情者又豈止你一人,你不過是第一人,又或者不過亂世常事,失望和傷心有時試多了再沒難受,她更以為只要你樂意,我們可聯手並肩同行。「但你要記著,你還是曾負了我的女兒們。」下一句潛台詞便是「你一定回報給她們」。他最終沒有再一次放手不理,在電影完結前的最後一哩路,他緊緊抱起敏晶的小女皃,帶著敏晶大兒女拚命狂奔,在黃泉路上的分岔口跟死神分道揚鑣,奮力走完這段冷漠無情的喪屍路。
林援森 博士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
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