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翔專欄編輯推介

《少年pi》的反思

西方看似特別喜愛講及飄流的故事,聖經《諾亞方舟》、丹尼爾.笛福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約翰帕奇的電影《海神號遇險記》、占士金馬倫的《鐵達尼號》,都是關於海難飄流的。pi是印度的故事,他是被迫飄流,看似茫無頭緒,因為同時信奉基督教、回教及印度教,是宗教狂熱者,正如他父親所說,「你信奉那麼宗教,不如什麼都不信!」雖則在大海茫茫,他發覺整艘船上,無一可以信任的人,飄流了227天,開始時,他先後捨棄了斑馬、鬣狗,鬣狗隱喻與Pi父親大打出手的廚師和紅毛猩猩,紅毛猩猩隱喻Pi母親,最後,剩下一個人一隻猛虎,pi要被迫跟猛虎相處,即pi內心的獸性,他本意想利用宗教壓抑內心的獸性,他試著向上帝禱告,喧嘩叫嚷,但是pi卻力不從心,反而pi內心的獸性,形成他的「本心」,那一股潛藏著的力量,慢慢滲透,慢慢滋長,一次又一次在無盡狂風暴雨中,連猛虎一不小心跌入海中,pi也要盡力量救回船上。

如此日接夜,夜復日,pi捕獲一條大魚,是隱喻印度教的毗濕奴,pi一不小心弄死了這條大魚,pi因為不能保護大魚,感到愧疚懊惱,到那一刻,pi才徹底放棄他一直信奉的宗教,不久,pi飄流至一個荒島上,pi只感覺筋疲力竭,猛虎頭也不回,瀟灑的走開,證明pi撇脫地離開獸性了。在這個荒島上,隱喻pi回歸母親的「母體」之內,跟著被人救回醫院,於是pi對著保險公司人員道出另一個版本,因為pi給作家朋友的版本太荒誕不經了。李安彷彿在問觀眾﹕「你究竟信那一個版本﹖」而對著保險公司人員道出的版本,是大眾比較接受的版本,正如在黃易《邊荒傳說》中,卓狂生夫子自道﹕「你覺得這個故事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你覺得這個故事是假的,它就是假的!」

李安這個飄流的故事,是悲傷的,不像占士金馬倫的《鐵達尼號》,露絲面對記者,依然回憶起她和積克刻骨銘心的一段情,在腦海裡回蕩。雖然同樣都是飄流的故事,pi顯然身、心、靈,都極度勞累,想從自己的記憶中抹掉。

就算pi信奉幾多宗教,把自己的名字科學化地改為「圓周率」也好,在怒海狂濤之中,也要利用獸性,一次又一次令自己生存下來。有一些人性的既有枷鎖在大自然的狂猛威力之下,也要有所取捨,有所拋棄。不是要你完全放縱自己,正如他父親所說,「你信奉那麼宗教,不如什麼都不信!」有時都需要回歸自己的「本心」,嘗試觀照自己。李安嘗試要觀眾探討pi的內心,和觀眾自己的內心,但是,李安最重要的,是要「自省」,他不留於說教,利用pi的飄流,生動地把這個看似童話,又充滿哲學的故事,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同樣一個故事,在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理解和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