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介觀影感言

《媽媽的神奇小子》:一個問題原來有三個答案(林援森)

這個暑期檔,竟然遇上港產片對港產片,今回演出是《媽媽的神奇小子》對《怒火》,實在欣慰。這是兩部類型完全不同的電影。《媽媽》是溫情勵志,《怒火》則是本港招牌類的警匪片,警匪片仿似我們永恆之類型。然而,今回的《媽媽》以社會和人物為故事基本,實在拍出了一個人物和一個故事來,本文以為超額完成。

本文論述之超額完成,理由有三,第一,我們以一種後設方式來定奪電影主題,故事之說明力,八面玲瓏。第二,人物設計在劇本和演出層次均見心思,每位演員均設置不同之功能和造型,部分配角之塑造也見細膩,從不欺場;第三拍攝手法別出心裁,因為有二,一是作為勵志文藝類型,節奏明快得讓人驚喜;二是部分鏡頭之運用實在出人意表,時而一種彎道表述,時而一份平衡視野之取道,我們看到導演和攝影之匠心巧妙,同時讓觀眾視野為之寬廣。

然而,電影也不少之沙石可資商榷。其中是媽媽和教練之角色之說明。首先,媽媽是本片主角之一,故事一直以母子之關係為中心,蘇樺偉整個人生全因為媽媽當日在醫院決然道出一個「救」字,於焉開始。作為一個俗世人者,悲歡離合自是難免,縱使她對兒子有著無比責任,但面對壓力總有脆弱之瞬間,自然人之常情。尾段有幕講述母子二人爭吵,二人道出半生不安和壓力,其實十分之讓人動容。但媽媽說明之你有壓力,我的壓力也不少於亞偉你呢。這段有點不舒服,也想另一部港產電影《何必有我》。然而,決然瞬間和悠悠之人生路,細想還是明白的。另一個要角是教練,但電影之著墨似乎沒有重心主題,無法寫出他是亞偉人生路上之第二把關者。他當日一句「七點等」,從始改變了他的一生,讓他由一個普通人正式變成一位不普通的人;力量絕不遜於媽媽之一個「救」字。然而生命之層次,其實還是亞偉自己來造就,他第二次走向死亡邊沿,媽媽壓力重得沒法來承受,意圖把他送上死亡運輸帶,共赴黃泉可能是人間悲劇之唯一結局;當然在千鈞一髮之際,媽媽手動截停下了這條陰陽路。正當她絶望之際,亞偉竟然童真且奮力地站起來,加量強大得可頂著天和地,無論是媽媽還是觀眾打從心底裡來叫好,拍案舉手。拍案也因為這部作品基本沒有壞人丑角,天下無賊,其實是美好的國度。

本人對電影中一段對白和一個場口,印象難忘,以為分享。首先是電影設定了三次提問,即「小明為何跑得快過火車」。電影劇本均提供了三個答案,其中一幕說明了第三個答案,就是亞偉奮力往前跑,毗連火車跟他同步直線而行,鏡頭從高空平視側視三層看到他如何跟火車追趕,好一幕人車對決,最終他走到終站拍打媽媽的手,觀眾和媽媽同步看到亞偉夢想成真,人生成就,到底需要多少勇氣。勇氣除了自己堅持,有時還是一段命運人生。亞偉說明:「這是我的命,我的人生就是從後趕上。」他沒有起跑線,對亞偉這類沒有起跑線的人而言,或者媽媽所言,他們都是不普通的人,我們作為普通人又如何來說教人生,如何指指點點。我們的人生和對錯,跟他們又有著多少距離。正如電影曾提到,如何亞偉平衡感不足,跑二百米時必須把彎道切成不同分段直線來跑,這才是他們的不二選項,也是他們的人生觀。我們對殘障運動之關注,捫心自問,到底又有多投入。然而,這個二百米之戰術電影最終沒有說明是否因著執行奏效而勝出呢。或許,結局不過作品之浮光掠影。


林援森 博士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
影評人

(新傳網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