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介觀影感言

《奧本海默》:如果甘迺迪才是主角

《奧本海默》(Oppenheimer)從演員到監導編都是鑽石級;鑽石級演員自然相應著鑽石級故事情節,電影訴說著一個有關奧本海默的與原子彈的故事,底橋則配合著一道陷害奧本海默之陰謀,故事又帶出一層又一層之道德與正義矛盾。但最有趣者近尾段甘迺迪之反對票。

奧本海默演員包括斯里安梅菲(Cillian Murphy)、艾美莉賓特(Emily Blunt)、羅拔唐尼(Robert Downey)、麥迪文(Matt Damon)、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及科倫絲佩芝(Florence Pugh),星光陣容,不可小覷。至於監導編,則是讓人期待的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Edward Nolan),他的作品總是那樣的令人無法靜止下來。筆者首次觀看其作品是《凶心人》(2000年),然後還有《白夜追兇》(2002年)、《蝙蝠俠—黑夜之神》三部曲(2005至2012年),當然少不了爭議中的《潛行凶間》(2010年),該片讓他名利雙收,近年還見緊隨其後的是《星際啟示錄》(2014年)、《鄧寇克大行動》(2017年)和《TENET天能》(2020年)等,其中《TENET天能》稍見造作。筆者曾在本網寫了一篇名為〈《天能》:在茲〉,以為深層,卻見賣弄;然而或如他所言:「這部作品不作深觀,而作感受。」影評輿論一直認為路蘭之作品以自我毀滅、真相,以及英雄與反對力量之政治角力為主題。然而,若然為著這部作品下一個主題之意義,我以為是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ies)。陰謀論之盛行,因為社會失去了信任,其又是否正正當下美國社會的寫照;而且失去信任除了是一襲陰謀之故事,也是一個媒體視野。Ann E. Williams在論文〈Trust is an element of public engagement that drives civic belief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2012)1作了充份之說明。如上陰謀論之盛行,乃信任之失去所致,然而信任與媒體之扭曲又成一個反智社會,如Richard Hofstadter於1963年著作《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早已言及,如今經已六十個年頭。

從陰謀論來說明《奧本海默》,本文以為兩個節點。

第一,奧本海默一直身陷陰謀之中,暗黑的精英階層有其做事方式,每每出於一個行動,往往又一個安全之退路,於是讓這個故事成為一個完美之風暴;其正正是電影奧本海默的故事,其在電影三分二之前段情節,表面是有關原子彈之研究故事,但暗黑運行著一個精英之陰謀。作為監導編之路蘭也舖陳了一些角色,來把這個精英分成兩層,一層是自私膚淺當權者,包括電影中的總統先生,其言道甚麼責任在命令者,又或者京都是文化之都,更重要者是當年蜜月之回憶,看似無理,其實不過保護著真正陰謀者;當然還見故事之反派宿敵之施特勞斯(Lewis Strauss)。同時,路蘭也為原子彈之研究和使用,帶出了另一個主題,就是正義,使用原子彈,為著一份矛盾背律的正義。若從美國巨人羅爾斯(John Rawls)之《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正義是公平和公正的一體兩面之詮釋。但是,電影中的正義其實是英國哲人霍布斯(Thomas Hobbes)之利維坦(Leviathan)。


第二點則是在故事情節之尾段,訴說聽證會投下反對票之一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甘迺迪至今仍然、或者、可能是美國泰半世紀以還最大的陰謀。電影在不同情節中建構了多層矛盾,原子彈的研究和運用、理論與實踐、民主和共產主義、婚姻與出軌,其中共產之板眼是電影重要之故事線和推動因子。曼哈頓計劃從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直到1942年奧本海默加入,最終於1945年7月新墨西哥州成功試爆。計劃進行之當兒,美國同時亦掀起反共風潮,包括備受爭議的麥卡錫(McCarthy)。麥卡錫反共運動為美國社會帶來極大的震動。麥卡錫與老甘迺迪,即總統甘迺迪之父,關係錯綜複雜,利益難以言喻。至於甘迺迪家族,他們於1848年從歐洲千里迢遙,飄流過海,走過黃沙大地,才到了麻省定居。從小酒館起家到股票電影,成為鐘鳴鼎食之家。這個家族發跡之故事其實跟其他美國富人故事相若,但這個不一樣的家族,卻因為總統甘迺迪變得撲朔迷離,甘迺迪之死更是美國的陰謀影子,總是揮之不去。

1954年9月,國會聽證會建議譴責麥卡錫違反議院規則;終以67對22表決通過,但是民主黨唯一沒有投票者,便是甘迺迪。電影基本以暗黑質疑奧本海默之切入點,就是共產背景或關係。電影中則說明甘迺迪聽證會投下反對票,曲線平反了奧本海默,同是一個共產的故事,卻有著不同結局,這便是政治嗎,實在相映成趣;如果電影永遠存在著一份轉喻,那麼奧本海默不過是一襲美國政治之小轉喻。但是,更重要者甘迺迪之死本身也是一個大陰謀,到底是不是美國政治之另一個轉喻;電影和現實到底又有著多遠的距離。

看畢電影,我們應該重讀Ron Unz著作《Conspiracy Theories: From the JFK Assassination to the 9/11 Attacks》。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林援森博士
影評人

(筆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