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聲 第十一集
《咬文嚼字的邏輯》
主持:陳詩穎
—
【文字版】《咬文嚼字的邏輯》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些我們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的語句其實是有邏輯錯誤的? 這些問題可能連媒體工作者都未必知道, 更何況是普通市民的我們。今日向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實用性非常之高,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叫做《咬文嚼字的邏輯》,作者李衍華。
李衍華是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邏輯教學及語言邏輯應用研究,出版過多本著作。《咬文嚼字的邏輯》這本書的前身是一本大學的教學書,書中將日常所犯的邏輯錯誤簡單地分為五個類別,分別是概念、判斷、推理、邏輯思維基本規律、論證方面的錯誤,而書中的例子大部分都是來自報刊、書籍或日常用語。所以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平時閱讀的報章、慣常的表達方式都充滿了邏輯的矛盾。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書中的一些例子,記得以前小時候看故事書,發覺很多故事典型的開頭都是「從很早的時候」,但原來「從很早的時候」這個概念並不明確,「早」到什麼時候呢?幾十年前還是幾百年前?學生根本沒辦法有一個清晰的時間概念,所以同學以後在講故事的時候就避免用這種模糊的開頭的方式啦!
又例如我們經常去茶餐廳喝杯飲料,要加糖,現時很流行一些所謂適合糖尿病人食用的無糖產品,如果包裝上寫著「不含蔗糖的無糖產品」又正不正確呢?大家有沒發現問題所在呢?其實糖可以分為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等等,不含蔗糖並不代表不含其他糖類,所以不含蔗糖並不代表是無糖產品, 這樣的標簽就容易誤導消費者。
書中還有個很有趣的例子,一篇新聞報道的標題叫做「男女不孕患者」,大家是不是感到啼笑皆非呢?不孕患者只可能是女人,男人根本不能生孩子,哪來的不孕之患?這就是錯誤地運用概念造成了不明確的表達。
以上的例子都可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找到,或者我們也曾經見過但都沒深思過當中的邏輯錯誤。長期以來,人們對語言表達,從語法方面分析得多,缺少了思維層面的邏輯分析,但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才會有清晰的語言表達。這本書選取了日常生活、報刊雜誌、笑話等的實例,描述了其中的邏輯錯誤,大家可以一邊閱讀, 一邊增進自己的邏輯知識。
撰文:陳詩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