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專欄

異地高考

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今年高考與往年之一大不同,是異地高考的全面放開,即實施異地高考安排的省級地方最多,報名異地高考的考生最多。

按中國教育部的數字,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九百三十九萬人,較去年增加二十七萬人。而受異地高考政策大範圍放開影響,今年有二十八個省份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問題,五萬六千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將在居住地參加高考。

所謂異地高考,即讓非戶籍地考生享有與本地戶籍考生相同的高考資格。實施這一安排,主要是解決外來務工子女,可以享受父母務工所在地的教育資源。

雖然「有教無類」的先訓一直供在那裡,但中國教育中的戶籍因素長期存在,直到現在,由幼稚園、小學、中學一直到考大學,仍影響巨大。

教育要公平,高考也要公平的討論,早就提出,真正開始解決異地高考問題的,是2008年人大代表有議案之後,教育部才入手解決,及到2010年,有了部份地方的試點。試了兩年,有了異地高考的實施方案。又過了兩年,也就是到了今年,絕大部份省級地方有了自己的異地高考實施細則,才出現異地高考實施地方最多,報名異地高考人數最多的局面。

異地高考首度大面積實施,看似教育公平的難關又破一題,實則問題還有不少。如有的大城市,宣佈實施異地高考,很多人極受鼓舞,但一對照其實施辦法,還是被卡在那裡。這是因為,一些大城市放開異地高考,但設下種種資格關卡。

典型例子在深圳,這兩天傳出有考生因父親的社保年限還差三個月,慘被取消異地高考資格的故事。父母社保繳納年限,那就是深圳設限之一。

《北京觀察》 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