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DEBUT樹仁同學作品編輯推介

居住大澳的老人家(梁荻騫)

大澳,位於大嶼山的一條漁村。許多人對它的印象只是一個遊客勝地,但又有當少人會了解在當地居住的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在一個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連一間超級市場也沒有、 彷彿與世隔絕的漁村,當中的老人家究竟如何生活?

攝影及採訪:梁荻騫

圖片編輯:梁荻騫/黃玲燕

大澳景色

本次的受訪對象為在大澳土生土長的梁伯伯,他認為大澳是
一個由上天賜予的清幽「福地」,並希望在大澳永久居住。

而另外一位受訪者為梁伯伯的配偶——溫婆婆。每天早上七時,到當地的酒家福滿林喝早茶已成她倆的習慣。

許多人可能以為居住在大澳的公公婆婆每天只過著平凡的生活,但事實並非如此。梁伯伯從前主要以出海捕魚為生,當退休後,他並沒有讓自己停下來,反而接手了漁民互助社的事務,主力協助其他有需要的漁民。

梁伯伯在家中掛著從前出海的相片,這是其中一屆「大澳遊涌」的活動。 (相片於受訪者家中拍攝)

在辦公室擺放的小漁船模型。

梁伯伯指,其已故父親為漁民互助社的創辦人。他認為身為兒子的他必須把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承傳下去。

漁民辦事處的告示板。

幹事們正點算派發給各船家的禮物包。

派發名單。

禮物包。

張貼於辦事處的掛字。

互助社的誕生歷史。

露台外的掛鐘內寫有香港的歷史。

棚屋相信是大澳最著名的標記,由於從前的漁船可供居住空間不多,而漁民又不習慣居住在陸地,因此設計出興建在海旁的棚屋。

攝於梁伯伯與溫婆婆棚屋露台。

家中棚屋畫像的掛畫。

棚屋傢俬簡約。梁伯伯指,兩台風扇、一個蚊香已經足夠他渡過舒適的晚上。

溫婆婆指,種植是她的興趣,有助她消磨平日的時間, 她更自豪的說,家中大部分蔬菜也是由她種植所得。

溫婆婆的種植成品——姜塊。

大澳菜市場。

梁伯伯指,大澳購買食材比一般市區昂貴,但亦無其他選擇。

接載遊客觀賞白海豚的船隻。

街上棚屋皆封上圍欄防止遊客誤進。

許多棚屋皆貼上了私人土地的告示。

梁伯伯指,只要遊客同樣尊重、守護這個地方,他絕對歡迎所有遊客到訪。然而,有些遊客卻在沒有居民批准的情況下,藉參觀為名擅自闖進私人棚屋地方。因此他坦言,對比起白天熱鬧的大澳,他更喜愛寧靜的晚上。 有見及此,作為遊客的我們,是否理應以不騷擾原住民的正常生活為前提完成旅遊,以保留最真實、最地道的大澳原貌。